‘素藩無近中者。’
‘皇上沉迷玄修,而使天下百姓混亂于不顧。’
‘太子殘忍,枉顧孝悌。’
雖然藩王已經向朝廷服軟,但那只是明面上的,接踵而至的便是各地的輿論鋪天蓋地的四下而起。
他們無法在絕對力量上對抗朝廷,那只能在軟實力上開始指責朝廷,制造輿論壓力,改變平民思想,從基層開始一點點影響朝廷。
……
乾清宮。
朱厚照露出笑容,哈哈大笑:“這群藩王,還不是服軟啦?”
“以為讓文人寫點文章,就能對本宮造成影響?簡直癡心妄想吶!哈哈!”
朱厚煒搖頭道:“大哥,不能小看輿論的力量,如果這種輿論被傳多了,那些匪寇們作亂,就有了合理的借口,就能站在道德高點。”
朱厚煒太知道這些軟刀子的厲害,三人成虎,最后朱厚照被罵了上千年,不就是這些軟刀子的功勞?
甚至有人拋出暴論明亡于正德、亡于嘉靖、亡于萬歷。
不過無論如何,這場偌大的藩王危機,算是徹底被解除了,這多少還是值得朱厚照開心的。
“那就讓楊廷和差使禮部回應這些輿論攻擊吧。”
朱厚照不以為意的說道。
他們罵我絕情、罵我枉顧親情、甚至罵我胡作非為,如何呢?又能怎?
朱厚照對此絲毫不在意。
“實在不行,將這群書生全部抓了殺了拉倒。”
朱厚煒搖頭道:“不行,這會更加激起民憤。”
朱厚照微笑道:“我就說說笑,哪兒能當真,讓楊廷和和禮部去回擊吧,楊老師能做好,咱們的國策已經推行下去了,藩王俸祿的難題總算有所推進,這是好事。”
“后面的事不用想了,讓楊廷和去處理吧。”
朱厚煒面色憂愁,他此時關心的倒不是這些輿論,他是怕以后,如果朱厚照繼續無子嗣,那么輿論的風口一定會調轉。
還不知天下藩王會怎么利用這點來攻擊他的大哥。
……
朱厚煒背著手來到萬歲山,在五老觀找到了正在潛心修道的弘治皇帝。
“父皇。”
“您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
弘治皇帝搖頭道:“求個心安。”
朱厚煒道:“可什么都改變不了。”
“外面藩王的事你知曉了嗎?”
弘治皇帝莞爾一笑,道:“有你幫著你大哥,朕不用操心,還有楊廷和在,你們不是處理的很好嘛。”
朱厚煒搖搖頭道:“現在輿論已經開始攻訐朝廷。”
弘治皇帝道:“禮部那些人也不是吃干飯的,朝廷高薪養了這么多人才,若是這點事都做不好,就罷黜禮部尚書,崔志端才升禮部尚書沒多久,他肯定會表現的好。”
確實是這個理,前不久元守直告老致仕,弘治皇帝并未從禮部提拔人上去,而是從翰林院提拔了翰林學士崔志端為禮部尚書。
現在正是崔志端要展現價值的時候,這些事他不可能會怠慢。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