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完啊,訂單壓根做不完。
在1976年最后一個月,訂單像雪花一樣飛向松原縣農業機械改造廠。
張廠長從最開始的為這么多訂單感到驚訝,到為這么多訂單感到興奮,再到為這么多訂單感到發愁。
“立刻暫停其他車間的工作,將技術師傅和工人全都調到鐵錘的掛車車間。”
“啥?有些工人不愿意?”
“獎金,凡是在掛車車間工作的工人,每個月額外發放十塊錢的工資!”
無論在哪個年代,物質獎勵總能提振人心。
那些原本對掛車車間有意見的車間工人們在得知每個月能多拿十塊錢工資后,紛紛表示擁護廠里面的決定。
掛車車間一時間人聲鼎沸,到處都是風風火火的大生產場面。
一輛輛掛車從這里被運出去,運到全國各地。
時間不知不覺來到了年底。
雖然掛車車間還有整整二十輛掛車的訂單沒有完成,李鐵錘和張廠長商量后,還是決定按照往年的規矩,給工人們放年假,讓他們能夠回家跟親人團聚。
前世經歷了九九六的折磨。
來到這個年代,再干出壓迫工人的事兒,那李鐵錘還不如在廠門口的電線桿上吊根繩子。
工人們離開后,留下一些值班人員。
李鐵錘讓白得寶帶著社員們到縣城采買了年貨,然后到農機站借了一輛拖拉機,掛上掛車車斗,跟著他們一塊踏上了回家的路。
突突突....拖拉機的轟鳴聲驚動了寂靜的靠山屯。
拖拉機抵達村口的時候,白書記就帶著社員們迎了上來。
老人,小孩的臉上都掛著興奮的表情。
“爹,你給俺買啥好東西了?”
“撥浪鼓,喜歡不喜歡。”
“娘,娘,你快來啊,俺爹回來了。”
....
喧鬧聲中。
這些離家三個多月的臨時工們心中充滿了幸福。
他們之所以在車間里努力工作,不就是為了家里的媳婦兒和孩子嘛。
“鐵錘啊,走,到公社里坐坐。”白書記走過去,看著李母和柳晏荷說道:“老嫂子,侄兒媳婦兒,我借用一下你們家鐵錘,你們不介意吧。”
“他老叔,這哪能呢。”李母笑笑。
柳晏荷松開李鐵錘的胳膊說道:“鐵錘,你快去吧,我現在回家跟娘一塊準備午飯。”
李鐵錘跟著白書記一塊來到了公社里。
公社文書幫忙倒上茶水后,便推開門離開了。
李鐵錘喝了口茶,頓時瞪大眼,好家伙,紅糖茶,這規格不低了。
他看到白書記一直吧嗒煙袋鍋子,笑著看向白書記說道:“白叔,您今兒把俺喊來,不會就是為了請俺喝茶吧?”
“那不能夠。”
白書記抽了幾口煙后,布滿皺紋的面頰上現出一絲尷尬:“鐵錘,這事兒老叔本來不該提的,但是咱們公社里的情況越來越不好了,今天冬天的雪太大了,有好幾家人家的房屋被壓塌了。公社不得不拿出糧食,從牛壓茬那里換了木材。
明天糧食肯定是不夠吃了,所以就想問問你們改造廠是不是還缺臨時工?”
自從第一批臨時工進了城,每個月靠山屯都能準時收到改造廠發放的工資。
可以說今年在遭了雪災的情況下,靠山屯沒有凍死人,餓死人,最大的功臣就是那些工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