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錘已經把路鋪好了,張喬只要帶著燕山化工的那些研究員們走過去就可以了。
在這種情況下,生產進度完成得飛快,不到半個月的時間,燕山石化便完成了第一批水膠布的生產工作。
產品生產出來了,最終是要賣掉。
水膠布作為一種新興產物,想要被老百姓接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張喬帶著樣品跑了好幾家供銷社和化工商店,想要把水膠布擺在柜臺里售賣,都被沒有上面的計劃書被拒絕了。
“好不容易生產出這么好的東西,卻賣不掉,杜武,我是不是很失敗啊。”
張喬奔波了一天后,無精打采的推著自行車行走在街道上。
她身旁的杜武聽到這話,連忙給她打氣:“張喬,你已經很成功了,只花了半個月就完成了生產工作,比你們廠里那些老古板厲害多了。”
“生產出來有什么用處啊!現在我們廠里面的日子也不好過,上面撥付的經費減少了一大半,要是換成別的工廠的話,可以通過停工停產來應付。
只是你也知道,我們化工行業不存在停工的說法,要是停工了,再復產,花費比購買新設備還要多。
我們實驗室里的研究員們上個月只發了一半的工資。周廠長還想著水膠布賣出去后,能夠給研究員們把工資補齊。”
聽到張喬在那里訴苦,杜武贊同的點了點頭。
現在不比前幾年了,人們已經開始追求金錢利益了,甚至社會上還流傳了一句話“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
研究員們可以有一腔熱情,但是他們總得填飽肚子,總得養活自己的家人。
“要不咱們去找李鐵錘商量一下吧,這玩意是他搞出來的,他應該有辦法。”
杜武提出了一個沒辦法的辦法。
李鐵錘自從把配方和工藝交給張喬后就當起了甩手掌柜。
張喬雖覺得李鐵錘不可能有什么辦法,但是正好有些技術上的事情跟李鐵錘探討,便答應了下來。
兩人騎著自行車來到了京城紅星廠。
一番打聽后,兩人在女浴室外面的工地上找到了李鐵錘。
此時余溫溫室的主體建筑已經完成得七七八八了,這是一座三層樓房,跟一般的樓房不同,里面沒有房間,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管道。
張喬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建筑,一時間有些看待了。
杜武從兜里摸出根煙,遞給一個建筑工人:“同志,你知道李鐵錘顧問在哪里嗎?”
“李顧問,有人找。”建筑工人朝著站在不遠處的李鐵錘喊了一聲。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