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瑞王黨都苦勸霍煬不可涉身險地。
有九皇子那樣的前車之鑒在,可見龍生九子,也不是個個都能打仗的。
瑞王先前原本要去西州的,他沒去的,那時候他顯然對自已的能力頗有自知之明。
可這次,霍煬顯然是氣暈頭了。
他居然覺得只要自已親自掛帥出征,就能打贏長安王。
一眾瑞王黨不敢直說王爺您一定打不贏長安王,只能拿“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打仗這種事就得武將去”來勸霍崢。
只有江昊一個勁地支持瑞王,“王爺只是沒上過戰場,又不是么讀過兵書!更何況長安王在去西州之前不也沒上過戰場嗎?可見輸贏更看運道,而非經驗!”
瑞王黨里跟著霍煬多年的那些人一聽江昊這話就開始怒斥他:“用心險惡!”
剛投靠瑞王不久的那些,倒是有好幾個順著江昊的話鋒拍瑞王的馬屁。
霍煬認定此次決不能坐以待斃,不聽勸阻,立刻調兵親自趕往前線。
這一次,他帶上了江昊。
出發之前,江昊原本還要去瑞王府看宋婉兒,但這一次瑞王沒答應,他斥責江昊只知兒女情長,不把江山社稷放在心上。
霍煬帶著京城半數人馬趕到前線的時候,霍崢已經將大興半數江山收入囊中。
兄弟倆在江陽城外碰了面。
霍煬怒斥霍崢勾結霍炎謀害父皇,起兵造反,禍亂江山,把這莫須有的罪名說的氣憤填膺,好似真的一般。
霍崢早有準備,讓上百個中氣十足的士兵跟霍煬對罵。
用絕對大的嗓門壓制對方的無恥。
最后霍煬嗓門都喊破了,讓隨行的官員們大聲喊霍崢的種種罪行。
但他們終歸不如西州這邊準備地充分。
在罵戰上落了下風。
接下來便是真刀真槍地上戰場了。
霍煬第一次上戰場,在京城的時候說自已一定能打敗霍崢,但真到了地方,他還是沒有親自上,他甚至沒敢讓江昊上,怕江昊臨陣倒戈,只讓這個平西大將軍一起站在城樓上跟他觀戰。
這是霍煬到了江陽城之后正式跟霍煬打的第一戰,瑞王黨最受他器重的三員大將都上了。
霍崢也派出了三名將軍。
陣前交手三個回合,一共三場,三場都是西州贏的。
瑞王的三員武將一個被當場斬殺,一個挑下馬生擒了,最后一個屁滾尿流地逃了。
霍煬和霍崢第一次交鋒就被壓著打。
西州軍一路急行進京卻并無勞累之態,因為他們每到一座城池都沒有驚擾百姓,按照軍規及時休整。
瑞王這邊的兵馬卻是急匆匆地從京城趕來,霍煬想著兵貴神速,卻被霍崢以逸待勞。
紙上談兵終歸是不中用的。
霍煬敗相已露,且越來越多的人覺得比起這位瑞王,長安王明顯更有明顯之相,于是很多士兵都開始不想打仗了,霍煬下令嚴懲逃兵,殺一儆百。
霍崢這邊則每日派人敲鑼吆喝,只要繳械投降,不殺不罰,他說同為大興人,士兵被瑞王裹挾對自已人舉起刀劍也并非自愿,所以只要放下武器,一律寬容以待。
霍崢和霍煬的做派完全相反,瑞王不把士兵的命當命,霍崢卻是將瑞王的兵馬打得不敢冒頭之后,在江陽城外圍而不攻。
甚至西州這邊俘虜了瑞王的兵馬之后都好生善待,不曾奴役,更不曾殘殺。
反倒是江陽城內,每日都死很多人,血流在地上流淌成河。
圍城七日后,霍崢在主帳之中商議一舉拿下江陽城。
忽然來了一個深中數箭的暗衛前來報信,“北州七萬大軍兵臨西州城下,西州危矣!”
霍崢聽到這話,立刻就站了起來。
顧元嘉等人剛要開口,來報信的暗衛就昏死了過去。
霍崢立刻吩咐左右,“將他抬去軍醫那里救治。”
侍衛們應聲將人抬了下去。
這個消息一來,在場眾人的臉色都沉了下來。
他們離開西州的時候,帶走了十萬兵馬,剩下三萬守衛西州。
先前也料到了霍煬會試圖調動東州、南州、北州三方兵力,所以霍崢早就派人去這三個地方跟地方主官講明情況,三方都曾寫信回來表明立場說絕對不會聽從霍煬調遣。
可北州那邊卻忽然對西州發難……
在場眾人的夫人孩子牽掛之人都在西州,如今西州被圍,他們怎么能不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