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哥恭喜恭喜!別說咱們徐洼村了,就咱們整個谷饒鎮都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有人考上北大!”
“光宗耀祖啊海哥!”
“還是你們兩口子會教孩子,歡歡也爭氣!”
“看到沒,都跟你們歡歡哥學著點”
“北大畢業就不愁找工作了……”
“好找什么工作,人家歡歡自己開公司的,你不知道?一個游戲每個月好幾十萬呢!”
“啊?”
“哎呦!”
“你們兩口子命是真好啊!”
……
包了一個不大的宴會廳,還沒開席呢,就已經格外熱鬧了,還有按照傳統給紅包的,徐海光、宋曉慧也是一律婉謝,堅決不收。
夫妻倆原本還真想過要收,這畢竟是習俗,且兒子考上北大,各家親朋給紅包肯定很積極,自家如今的條件,也不愁還不起,等誰家以后有事情了,再還回去就是。
后來還是陳星竹在回睢城之前,專門打了個視頻電話,說了這件事情:
“叔叔阿姨,你們覺得他現在創業,包括以后,最難處理的是什么事情?是親戚朋友的人情。
“以前他在上學,大家雖然知道他賺錢,但都還把他當成學生看,不過之后公司規模發展起來,都知道他是公司老板了,肯定就會有人找上門,哪怕自己公司里面不招人,保不準也會覺得他這么大的老板,幫忙托關系找份工作很簡單……
“往外找,欠的人情要用生意還;往自己公司里面塞,塞多了,公司氛圍就變了,而且這些人不管能力怎么樣,能不能配得上工資,有這層關系在,不管是自己還是其他員工,肯定會高看一眼。
“只只在公司這一個月,雖然是實習生,但不管什么事情,大家態度都不一樣……我們談好投資之后,騰訊一共花了一億幾千萬,但只只找他撒嬌,要多一點獎金,因為她工資比較低嘛,多發一個月工資對她來說吃虧,徐盡歡都要自己額外掏腰包給她補上,一分錢都不多從公司賬戶上走,就是想要盡量按規矩辦事。
“這是對只只,哪怕他不多發獎金,甚至不發,只只都不會說什么……不對,她肯定會說,但也肯定不會有怨氣,可換了別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會覺得我跟徐總的關系這么好,還有親戚,肯定要別人還多……這也就罷了,要是這個人的領導知道這種情況,或者這個人直接去找領導多要獎金,如果你們是領導,你們會怎么處理?是冒著可能得罪徐總的風險按規矩辦事,還是考慮一下人情世故?規矩和獎金是公司,人情可是自己的。
“紅包收了,不是錢多錢少的事情,至少在送紅包的人眼里不是,他們會覺得,肯定也會去跟別人說,說你徐盡歡考上大學的時候,我們還給你多少多少錢的紅包……多少錢就沒那么重要了。
“徐盡歡未來會怎么樣,叔叔阿姨看得出來,所有親戚朋友肯定也看得出來,不要說真正的親戚朋友,哪怕扯不上關系的人,也會想盡辦法上趕著跟你們家攀扯關系,不近人情肯定不行,那樣容易被說風涼話。
“我也不太懂這些,是問我爸我媽和珊姨,聽他們說的,有些事情上吃虧反而能少麻煩,比如別人家有孩子考上大學,咱們就多給紅包,但咱們自己就不收……”
徐海光和宋曉慧本身就是聽得進意見的人,陳星竹這些話站在晚輩角度可能有些不妥當,但確實是站在為徐家、站在徐盡歡角度去考慮的,徐海光和宋曉慧很快意識到了原本想法的不妥之處,打算按照這個方案來,并且列為以后人情往來方面的綱領。
因此徐采薇考上大學,夫妻倆給了整整一萬紅包,從妙音考上大學,也給了六千,比她一年學費還多,但兩家的紅包也是堅辭不收。
而謝志強、陳星竹這兩家也都是不收紅包的,就免了互相抵消紅包的流程。
至于照常擺升學宴,就純粹為了慶賀了,順便也是風光一下。
畢竟家里之前條件不好,這一年多來隨著兒子脫胎換骨的變化,家里也天翻地覆,也聽過不少恭維言語,但考上北大在他們心目中可是比賺錢、開公司還要重大的事情,老家族譜都要記錄的,這個儀式肯定是要的。
效果也很好,幾家親戚朋友都是夸獎羨慕不絕,徐海光、宋曉慧臉上笑容就沒停過,結婚的時候都遠遠沒這么風光和開心。
“星竹姐姐~”
陳星竹與李高遠、孔靈玉、李云雪一塊來的,一家四口剛過來就吸引了全場目光,主要是孔靈玉、陳星竹母女倆太漂亮,而且在場大多都是工薪階層,李高遠一家衣著、氣場在這里還是很有逼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