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和車,慨不外借。
多爾袞等人可謂是怒從心起,卻不敢發作。
誰叫人家是大汗呢?
但毫無疑問,不滿已經埋在心中。
同時他們也明白,上交的圣杯是輪不到他們了。
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心中涌起。
“報,大汗有給您的信件。”
黃臺吉剛剛下車,便是有人送來了信件。
他打開信件一看,便是明了。
于是將信件交給其余眾人。
“說說吧,咱們大金國要怎么辦?”
眾人也已經看完了信件。
信件是韃靼幾個部落寫的,信中告訴了他們大明將要對韃靼出兵。
現在希望能夠與他們合盟,一起對付大明。
“大明居然想要對韃靼出兵?這是個好機會。”
“沒錯,正所謂唇亡齒寒,我們必須要聯合起來一起對付大明。”
“可是咱們與大明簽訂了互市之約,現在動手不是破壞約定嗎?”
“呵呵,所謂的約定不就是為了破壞的嗎?真以為雙方能一直和平生活下去?”
眾人躍躍欲試,大明太富有了。
他們早就眼紅許久,只不過之前一直沒有機會而已。
但這些韃靼人對上大明,他們的機會不就來了嗎?
黃臺吉看向了劉紹元:“大祭司,你怎么看?”
我怎么看?
我他媽戴墨鏡看!
劉紹元搖了搖頭:“大汗,我可是大明的臥底啊,這種事我不懂,也不好發表意見。”
其實他根本不在乎黃臺吉他們會采取什么措施。
他這么久雖然沒有回到京城或者常寧,但也知道大明如今早已經是今非昔比。
哪怕建奴和韃靼聯合起來也掀不起風浪。
所以他不會提建議,因為提建議好處沒有,出事了這些人還會賴到自己身上。
畢竟,無論建奴們做什么,那都是死路一條。
自己只需要安安靜靜地直播,將這邊的情況直播回去就行了。
見劉紹元識趣,黃臺吉也很是滿意。
大祭司不參與軍事,也不參與國家大事,是他最為滿意的。
對方身為大祭司,有一堆的信徒。
要是再參與進軍事,甚至有兵權,那就是取死之道了。
“大祭司事務繁忙,要主持各大祭祀儀式,確實不應再過多操勞。”
黃臺吉說完,也不避諱劉紹元在此。
直接與眾人商量起了對策。
“大明有圣杯,他們在戰場上也不知道會拿出什么武器,我們得小心。”
“和大明在戰場上硬碰硬,我覺得不妥。”
“哦?有何不妥?”
“大明想要與韃靼在草原上一決勝負,那遼東的防守一定會薄弱,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眾人聞言都是眼睛一亮。
“你的意思是說,讓韃靼人牽制住大明的注意力,然后咱們奇襲山海關、錦州等重鎮?”
“這的確可以,大明長線作戰,必定會消耗大量精力,單單輜重都是一個大問題。”
“但我們也需要派出部分兵力與韃靼人匯合,讓大明掉以輕心。”
“同時山海關不是有互市嗎?我們可以讓商隊觀察山海關的兵力情況,一但兵力有被調走的痕跡我們就奇襲山海關。”
幾人毫不避諱地聊著,商量著怎么對付大明。
卻不知道劉紹元已經將一切都直播著,遠在乾清宮的崇禎還有大臣們都看得清清楚楚。
“好好好,讓韃靼人沖在前面,他們偷家?”
“真是個好計謀,但可惜被我們看得一清二楚。”
如果這件事大明不知道,這的確是一個好計謀。
但可惜,被大明知道之后就可以將計就計。
跟上次遵化城一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