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剛剛經歷了與韃靼還有建奴的戰爭。
又將進行一場跨海大戰役。
此時還在準備物資的階段,于是朝廷干脆給不少戰士放假。
讓他們回家好好陪一陪家人。
現在因為火車和蒸汽船的出現,交通倒是方便了很多。
…………
常寧縣,同樣有許多將士休假在家。
趙家村,此時熱鬧無比。
無數人都在忙碌著,殺雞殺豬。
“來來來,把這頭豚殺了,今天好好搓一頓。”
“沒錯,弟兄們又要上戰場了,讓他們吃飽再走。”
“這頭豚養了快一年了,肉長得真快啊!”
“那可不,這一年來每一頓都沒有餓著它,也幸虧紅薯這些新作物產量夠高。”
數名壯漢,一臉興奮地抓著一頭兩百多斤的大肥豬。
自從新作物出現,常寧縣就幾乎不缺食物了。
雖然紅薯這些不能作為主食,但也大大減輕了對主食的需求。
多出來的紅薯之類的新作物,多數用來養家禽牲畜。
現在北地幾乎家家戶戶都養有一兩頭豬,十多只雞或鴨。
這些年,因為水稻和麥子的發展也沒有停下。
更高產的種子、更科學的種植方式,還有肥料的出現。
再加上農耕機器的出現,使得現在大明的糧食越來越富裕。
糧食太多,就只能想辦法消耗。
部分用來喂養牲畜,部分紅薯、土豆、玉米,就研磨成粉。
化作淀粉,能保存得更久。
現在大明百姓的生活,與數年前早已經是云泥之別。
吃飽已經不是他們的追求了。
頓頓有肉才是他們的追求。
趙六看著眾人忙碌,這里是一個用混凝土鋪平的地面。
足足有數百個方。
平時都是用來曬糧食,或者村里舉行活動用的。
此時,有人在按豬,有嬸子嫂子之類的婦人在摘菜洗菜。
一片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趙六也走上前去,伸手按住了豬腳。
感受著手下巨大的豬腳,他不由感嘆出聲:
“哇,這頭豚長得挺肥的。”
“那可不,吃得好,咱們養得也好。”
“咱們村子里可是有農畜業指導員來過的,親自教過咱們怎樣養。”
“從居住環境到吃的,再到治病,教得那叫一個仔細。”
幾個人一口一句給趙六解釋著,言語間都是對那指導員的尊敬。
忽然,他們感覺到了不對勁。
“咦?六子,你來這里按豚干嘛?”
“就是,你一邊去乖乖坐著就行,等會開飯了你吃就行了。”
“哪能讓你們當兵的做這種事?要是傳出去,咱們趙家村的面子往哪里擱?”
趙六滿臉的苦笑,被幾人說得只能松開了手。
許青在整個常寧縣征兵數千人,幾乎每一個村子都有幾個人當兵的。
有些甚至有十幾二十個人。
看著眾人都在忙碌,趙六仿佛格格不入一樣。
眾所周知,所有人都在忙碌,只有自己閑著是非常別扭的。
他看了幾眼,就打算去找村里同樣當兵休假回來的幾人聊天。
就在此時,他看到了一群孩子圍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