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而言還是看笑話的情緒了。
因為沒有人相信。
一個人能在毫無經驗的情況下能夠導一場大戲。
“北電的事情聽說了嗎。”
“當然聽說了,這件事在圈內也算無人不知了,畢竟這可是王鳳升跟著一起胡鬧.”
“當然.這是業內的評價。”
“那韓總,這不是你的評價嗎?”
“我不覺得這是完全意義上的胡鬧,你可以說他賭性大,但不能說沒來由,其中隱含的理由和道理,至少是能夠說服我的,換我是相同的位置,我可能也會考慮一下,去支持李軒的事業。”
此時的韓平就微微笑,饒有興趣的聊著這件事。
娛樂圈每天都有很多的新聞,韓平就對于那些八卦消息沒什么興趣,只是這些八卦消息,就占據了八成的版面。
這也是大多數人覺得娛樂圈的印象。
那就是夠俗。
而正兒八經的消息又太無聊,無非是京圈的作品,又在攻城掠地,無非是京圈的導演,他們的門徒,他們的后代獲得什么樣的成果。
有一種無趣的味道。
畢竟他可是知道的,一些所謂的新銳導演,他們的背后披著的是不是他們父輩的馬甲,誰又知道呢?
可能是因為父子的關系吧,他們的作品風格達到九成的相似也很合理吧.大概。
而就在這么些無聊的新聞里,出了一個李軒。
一個要和北電做瘋狂事情的李軒。
他總能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出現在人們面前。
比如這一次,他要攛掇起全班的畢業大戲,不是歌劇不是話劇,不是莎士比亞也不是老舍魯迅,而是原創劇本,原創導演。
北電來擔任制片發行方。
很純粹的北電血脈。
“這李軒所圖不小呀。”
“其實我倒覺得他和我成為導演的理由是一樣的。”此時的江文就淡淡的說道,回望起自己成為導演的契機和理由。
大概就是當時市場的作品已經滿足不了他饕餮般的表達欲。
劇本不夠格。
已經滿足不了他。
“我從一開始就知道他和我是同一類人,也知道他必定會走到這一步,因為當我們的閾值一步一步的提高之后,就會對拍攝的劇本和角色,產生不滿.不再滿足同樣的劇情和角色,只會向更高級的東西索取,而當市場沒有這個東西的時候,那就我們自己創造。”
對此韓平也不置可否。
江文肯定是懂的。
在李軒還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小群演時,江文就對這年輕人青睞有加。
因為相似的底色。
讓他能理解對方的靈魂。
能夠理解對方的所求所欲。
江文在骨子里還是一個演員,他的劇本是為表達欲服務的,是為自己作為演員的表達欲望服務。
“因為市面上沒有了好劇本,所以我只能親自去做企劃,多么傲慢的說法”
韓平就覺得這很傲慢。
但也很合理。
這是對于天才來說,無可避免的傲慢。
骨子里是演員。
無論導演還是制片,亦或者編劇,都是手段而非目的。
不過也就只有天才才能理解天才吧,特別是這些天才中的怪胎。
就結果而言,韓平就并不看壞《恰同學少年》。
而江文則是更加樂觀。
他算謹慎樂觀看好李軒的作品。
第一部作品肯定是略有青澀和不足的,但處女作的好壞,從0~1的距離。
總是有些困難的。
特別是這套班子還是全學生,全員學生的班底,能做出什么樣的結果也真不好說。
此時此刻。
李軒就對外邊的軒然大波,倒也是覺得平常。
“我就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