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這份情是一回事兒。
但是認不認可這份劇本又是另外一回事兒。
至少就眼下的情況而言,他就不覺得《活埋》這份劇本,能夠占據觀眾一個多小時
以他的經驗而言,就是一部很單純的塑造角色的文藝片,起碼也是需要三個角色才能組構成一部作品。
不然的話只有一個角色在熒幕上表現那單薄的就像紙片一樣。
“你有這樣的想法就最好了那就祝你這一趟拍攝愉快。”
這一次活埋需要的道具打造的七口棺材。
用于各個角度的機位拍攝。
此時的李軒就來到了這片場,道具什么的東西全部都就位到位。
李軒也看到了,劉得華幫自己找的班組。
都是熟悉的面孔。
居然是《無間道》的班組。
甚至連劉瑋強都在這。
這位香江的一線大導,這就讓李軒有些意外。
相當的意外!
“劉導演!”
“不用那么生分,我們也算是老熟人了,這次我不是以導演的身份來的,這次的導演是你,演員也是你,我這次的身份不過是攝影指導而已”
此時的劉瑋強笑了笑:“別忘了,我可是以攝影的機位而出名的。”
劉瑋強的拍攝經歷比較特殊。
他就并沒有當過演員,是攝影師轉的導演,一直是在一線指揮的行列里,作為指揮者而行動。
相比于演員入行而言,攝影系或者導演系出身,就會更加注重色彩分鏡,更加注重這些藝術類的語言,而演員入行則截然相反,就會更加注重代入感和角色本身。
某種意義上來說。
導演和攝影就是更極端一些的方法派,色彩,分鏡,光影。
通過這些要素,去作為表達。
其實劉瑋強一直有一個理論。
一個有些好奇的點。
那就是一個重代入感的演員。
還有他這種方法論的科班派。
當方法和沉浸感結合起來的導演,在表達方面是否能夠更加的優秀呢
他其實就覺得這個話題還挺有意思的。
至少他覺得。
如果李軒能學到一些東西的話,那也算是不錯了。
不過劉瑋強還是覺得。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極限的,又或者說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是有極限的。
也沒多少妖孽能夠又演又導。
兩者都做得出眾。
上帝是公平的。
關上了你的門,會給你打開窗。
但是不會把你的門和窗都打開。
這是一個很顯而易見的淺顯道理,這個世界上就沒那么扯淡的事情。
劉瑋強還是有點私心的假如李軒這一次真的翻車,加入到了映藝娛樂里去的話,也就相當于加入了香江的資本陣營。
那樣很多時候,問題就不再是問題。
于情于理。
他就更希望李軒的電影失敗。
雖然這是八成九成的事情。
當然這次攝影指導也是真的,他就會用盡全力去輔助這一次的拍攝,這樣他的心理起碼平衡,起碼的做到問心無愧。
他的作品就有一部分屬于他自己的思想表達。
那就是死亡并非最終的地獄。
心靈的地獄才是無間無盡。
他不想欠任何人的。
就算不看好他這一次也會全力的去輔助。
只能說這劇本就更適合當一個小品。
而不是一部完整的電影。
至少他是這么覺得的。
“真是意外之喜,劉瑋強居然來了,這位分鏡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