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將原本苛刻的待遇變得不那么苛刻,那自然就會有一些陪李軒‘胡鬧’的人動搖。
面包和尊嚴,孰輕孰重?這些東西,誰都知道,誰都清楚這一點。
但其實,王海洋是很不開心的,因為在他看來,起碼,這一次能帶走一半的人.起碼能讓這劇組中道崩殂的地步。
結果只帶走了三分之一,大部分人還是選擇了留下。
這個號召力,這個魅力,實在是有點他媽的嚇人了,都不是什么背景深厚的孩子,背景深厚的早就有安排了。
剩下的這些人都是不為利所動,發自內心的去追隨李軒的。
這就很嚇人了,這個時候都能有這種級別的號召力。
他媽的還沒畢業,都能做到這種程度的號召力。
嫉妒之余也在可惜,這樣的人才居然不是自己的麾下。
但如今是非對錯都已經不再重要了。
現在只知道。
在李軒的身上,已經不能用盈虧來衡量,針對他已經不是為了賺錢,而是上升到了市場級別的東西。
市場分析部門會明白的。
此子斷不可留。
而同行也會明白的,這顆不受控制的定時炸彈。
會帶來什么樣的惡果。
光線傳媒已經跟了,目前京圈的兩大綜合制作公司,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攻擊《恰同學少年》其實很簡單。
你也配叫恰同學少年?
如果說最開始李軒攢劇組的情況,只有圈內人有些津津樂道,覺得這家伙真有勇氣,狂妄膽子又大。
但那也只是圈內人的討論。
而有人則率先將其曝光在大眾面前。
你也配叫恰同學少年?
你也配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嗎?
你行嗎你!?
名流,毯星,三四線的小明星,作品沒有,但是戛納的地毯是走過幾遍,直接就成為了肉身發聲筒。
一個勁的抨擊北電,一個勁的抨擊李軒。
一個自大,一個狂妄無知。
也有人暗戳戳的說,這是北電校長退休之前最后撈的一筆。
總而言之,這企劃的事情就曝光在了大眾的面前,而且就絕對不是什么好名聲。
“這事兒做的夠下作的,這戲還沒開拍,就用輿論攻擊。”
“我算是也明白,為什么那些資本要養那么多毯星,養那么多作品沒有,名聲賊大的意見領袖,事實證明,某種程度來說聲音大就真的有點用處。”
此時此刻,王鳳升就面帶嗤笑。
這算盤。
打的確實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