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了解情況的文武大臣都垂眉低頭,遼東總兵王子騰按兵不動的策略,本是朝廷此前為牽制清國而定的計策,但此刻卻無人想為其辯解。
群臣低頭不語,唯有賈玌神色如常,腰間的尚方劍隱隱透出一股肅殺之氣。
就在眾人沉默之際,一直靜靜站在一旁的賈玌向前踏出一步,雙手抱拳,朗聲道:“陛下!”
這一聲如驚雷乍響,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朝堂上的文武大臣紛紛側目,心中暗道:
“來了,居然真的如此之快!!!”
“陛下,微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慶帝望向賈玌,嘴角微微勾起,眼中閃過一絲期待以及——熾熱!
“賈愛卿但說無妨?”
賈玌上前一步,雙手微拱,聲音洪亮而充滿力量:
“陛下,微臣竊以為,王子騰總兵之謹慎,固有其理,然面對清國之狼子野心,一味固守,恐非長久之策。
我大慶國力強盛,府庫充盈,甲兵犀利,尤以神策、天策、玄策三營,經年累月,精兵強將,士氣如虹,皆愿為國捐軀,建功立業。此乃檢驗我大慶軍力之時也。”
言及此處,賈玌稍作停頓,目光掃視朝堂,見群臣皆凝神傾聽,遂繼續陳詞:
“清國猖獗,朝鮮危急,遼東故土,淪喪已逾十載,百姓流離失所,生靈涂炭,局勢危急,不容小覷。
微臣曾立誓,五年之內,必復遼東。今時機已至,懇請陛下恩準,微臣愿率三策營將士,北伐清國,光復遼東!”
此言一出,朝中文武百官再也忍不住,朝堂上頓時一片嘩然。
次輔李青松率先站出,高聲附議:
“陛下,賈大人提議興兵北伐,實乃順應天時、地利、人和之舉,臣附議!愿全力支持賈大人,共襄北伐盛舉!”
王寬緊接著跨前一步,朗聲道:
“臣附議!糧草軍需之事,臣定妥善籌備,絕不讓前線將士有后顧之憂!”
李毅神情振奮,大聲道:“臣附議!”
忠靖侯史鼎抱拳,語氣豪邁:“臣附議!”
陳守年快步上前,激昂道:“臣附議!”
保齡侯史鼐拱手,神色堅定:“臣附議!”
果勇侯楊顯大聲呼應:“臣附議!”
兵部侍郎林如海從容出列,躬身道:“臣附議!”
瞬息之間,凡新皇一脈明面上的支持者紛紛表態,齊聲附議,朝堂之上,一片激昂。
慶帝見殿內此等情形,哈哈大笑,臉上露出一抹暢快的笑容,猛地一拍龍椅扶手,大聲道:
“好!好一個賈愛卿!朕等的就是你這句話!朕早就盼著這一天,如今時機成熟,朕準你所請!”
說著,慶帝站起身來,目光炯炯地掃視朝堂,高聲宣布:
“朕任命賈玌為北伐大將軍,總領此次北伐大軍,節制遼東各路兵馬。
凡遼東軍政事務,皆由神武侯賈玌全權處置,朕賜予你先斬后奏之權,務必讓清國知曉我大慶之威嚴!”
慶帝神色肅穆,端坐在龍椅之上,身后的巨大屏風上繪著山河社稷圖,彰顯著大慶的威嚴與遼闊疆土。
殿下兩側,文武百官整齊排列,鴉雀無聲,整個奉天殿彌漫著莊嚴肅穆的氣息。
光復遼東乃是兩位皇帝欽點的,不可違背,而且這等情況明顯是新皇一脈早已做好的計策,誰敢在此刻出聲反對,那
便是太上皇一脈之人此刻也是默不作聲,任由事態發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