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頓了頓,目光看向李毅,繼續說道:
“李尚書的提議,確實有其高明之處,既能緩解賈都督的壓力,又能摸清清國虛實。
然而,遼東戰局瞬息萬變,賈都督如今正以雷霆之勢推進,若我們此時改變策略,恐怕會讓他陷入被動。
更何況,清國此次求和,極可能是為了拖延時間,若我們放緩攻勢,反而正中其下懷。”
李毅聞言,并未動怒,反而若有所思的點點頭,語氣平和地問道:
“李大人所言有理,不知有何高見?”
李青松微微拱手,語氣沉穩,開始詳細分析遼東的局勢:
“陛下,遼東戰場目前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賈都督率領的十幾萬大軍,兵圍遼陽。遼陽城內,皇太極親自坐鎮,麾下亦有十數萬精銳之師。雙方對峙已久,賈都督雖占據優勢,但遼陽城防堅固,清軍抵抗頑強,短時間內難以一舉攻破。”
說罷,目光轉向輿圖上的遼東半島,繼續說道:
“其二,則是蘇瑾言率領的玄策營及五萬大軍,南下遼東半島,與清國鑲藍旗的蘇察阿禮部對峙。
玄策營乃我大慶精銳,戰力強悍,加之蘇瑾言用兵如神,目前遼東半島除金州衛外,已盡數收復。”
李青松說到這里,語氣愈發堅定:
“從兩處戰場的形勢來看,我軍皆占據優勢。
賈都督兵圍遼陽,皇太極已是困獸之斗;蘇瑾言南下遼東半島,蘇察阿禮亦難有作為。
此時若放緩攻勢,轉而以談判為名行緩兵之計,恐怕會打亂賈都督和蘇瑾言的部署,甚至可能讓清國趁機重整旗鼓,反撲我軍。”
眾人經過他這么一說,頓時頭腦也清晰了不少,
畢竟尚有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說法,他們甚至不一定能清晰的明白賈玌在遼東的具體情形,貿然行動的確有風險!
甚至有人也逐漸猜出李青松接下來的計策。
李青松見眾人神色逐漸明朗,便繼續深入闡述自己的策略,語氣沉穩而有力:
“陛下,臣以為,我們應當繼續保持對清國的高壓態勢,不可因和談而放緩攻勢。
賈都督和蘇瑾言在遼東的推進,正是清國最為忌憚的。
我們可借此機會,以談判為名,行施壓之實,逼迫清國做出更多讓步。
例如,率先迫使蘇察阿禮所率領的鑲藍旗,退出遼東半島,減緩蘇瑾言收復金州衛的壓力,確保北伐大軍的補給可安然由渤海運往遼東。
同時,我們可密令賈都督和蘇瑾言,繼續推進攻勢,一同北上,不給清國任何喘息之機!”
李青松的話音剛落,御書房內頓時陷入了一片短暫的沉默。眾人紛紛低頭沉思,權衡著這一策略的利弊。
片刻后,兵部尚書李毅率先開口,語氣中帶著幾分認同:
“李大人此計甚妙!既能以談判為名迷惑清國,又能通過實際攻勢進一步壓縮其生存空間。
尤其是迫使蘇察阿禮退出遼東半島,不僅能減輕蘇瑾言的壓力,還能確保北伐大軍的補給線暢通無阻。
可謂是一舉兩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