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怔怔地望著鳳姐,聲音細若蚊蠅:這......這得是多少莊子、多少年的出息啊
探春指尖微微發顫:怪道那王大人對國公爺如此敬重。這般功績,莫說是同僚,便是陛下面前,也是天大的體面。
王熙鳳見三人這般反應,反倒噗嗤一聲笑了,擺擺手:
瞧把你們唬的!咱們國公爺是什么人物?這些年南征北戰、整頓鹽務,哪一樁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
她說著,眼中閃過一絲驕傲之色,聲音也不自覺地提高了幾分:
不然你們以為,國公爺怎么會在十七歲的年紀就封了國公的爵位?更難得的是——
她故意頓了頓,陛下還破例在國公爺尚未及冠時,就提前賜了字呢!
三人聞言,眼睛俱是一亮,回想起那日陛下出城十里迎接賈玌凱旋的場景!
探春更是不住的感嘆:天戈二字,當真——氣魄非凡!
王熙鳳見三人神色恍惚,不由抿嘴一笑:瞧你們這模樣,莫不是又想起國公爺凱旋那日的盛況了?
探春眼中泛起異彩,輕聲道:二嫂子說的是。那日陛下親率百官出城十里相迎,旌旗蔽空,鑼鼓喧天,當真是我朝開國以來少有的盛事。
三人又是一陣驚嘆。
王熙鳳輕輕一笑,眼中滿是關切:
“瞧你們,這一回想起來,都入了神!
我呀,就關心你們近日管家,有沒有碰上什么難處?
反正這會兒咱們正閑聊著,不妨都說出來,咱們一起合計合計。”
她心里明鏡似的,知道她們肯定是有事才來,可她哪會當面點明,只這般委婉詢問,也好讓她們自在些!
探春抿嘴一笑,率先開了口:
“還是二嫂子貼心,不瞞您說,就為了這年關回禮的事兒,可把我們愁壞了。
如今各家王、公、侯府上送來的禮單規格參差不齊,往年都是二嫂子您拿主意,如今沒了您掌舵,我們實在拿捏不準。
既怕回禮輕了顯得咱們賈家怠慢,又怕重了失了分寸。”
迎春也趕忙點頭附和:
“是啊,二嫂子。今年這禮單比往年都厚重,若照舊例回禮,恐怕不妥,但要重新安排,又不知如何把握尺度,真是左右為難。”
“北靜王府加送了......忠順王府添了......”
王熙鳳聽她們細說了幾份顯赫人家的禮單,眉頭漸漸皺緊。
她此前多少也是了解如今朝廷局勢——派系之爭,猶厝火積薪!
賈家鋒芒畢露,在這敏感時刻,行事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得圣上猜忌。
沉思片刻,嘆了口氣:
“這事我倒不敢自作主張了。你們不妨去東府問問敬老爺,或是我家大老爺……”
她頓了頓,再是一想,又是補充了一句,“不過依我看,最穩妥的,還是請國公爺拿個主意。”
李紈神情一動,以她的見識,隱隱明白了王熙鳳的顧慮。
迎春和探春年紀尚輕,閱歷稍淺,一時有些不明所以。
但探春還是敏銳地察覺異樣:“區區回禮,竟要驚動玌二哥?”
李紈輕輕拍了拍探春的手:“三丫頭有所不知,如今朝中眼紅咱們家的人不少。國公爺人在風口浪尖,咱們府上的一舉一動,都有人盯著做文章呢。”
王熙鳳點頭:“正是這話。橫豎國公爺一向疼姐妹們,你們親去遼國府問一句,倒也不差那會功夫。”
探春和迎春恍然大悟。
李紈接著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們自當親自前往國公府一趟了。”
王熙鳳搖了搖頭,“現在的話倒是不巧了,據我所知,國公爺今日便被陛下召進了宮內,恐怕一時半會兒回不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