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有黨爭這個說法的,應該是東漢吧。
所謂的黨人之亂。
但真正指士大夫的,應該是“牛李黨爭”。
也就是唐朝后期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宗派斗爭,也稱“朋黨之爭”。
“不過這件事情陛下并不需要擔心,等他們形成所謂的朋黨、鄉黨,那都是幾十年,上百年的事了。”溫禾說道。
李世民蹙著眉頭看向他,想聽他繼續說下去。
“只要陛下不想讓關隴和士族滅亡,那么那些文人便只能成為陛下手里的利劍。”
“另外陛下也無需給那些文人什么特殊的待遇,別像宋朝和明朝一樣,又是免稅又是免租的,以大唐的現狀,根本無需如此拉攏他們。”
其實大唐的條件真的是得天獨厚。
有士族和關隴在,士林即便團結一致擰成一股繩,他們也只能成為三角之一。
而且大唐并無文武的區分,這也讓大唐沒有重文輕武的土壤。
只要皇帝不作死,去掉三角中的一塊,那么朝廷便會穩定住。
最重要的是,大唐不需要與士大夫共天下。
更不需要,用什么優厚的代價讓那些人為朝廷效命。
老朱是泥腿子出身,怕被文人鄙夷,畢竟確實有人敢這么做。
再加上元人入侵,導致漢學凋零,他這才出此下策。
至于北宋嘛,趙大是為了讓文人壓制武人。
而李世民不需要學他們,只要告訴天下人,只要讀書就能參加科舉考試,然后做官。
會有無數人趨之如騖。
以前是那些人讀不起書。
可若是紙張便宜,溫禾借機再推出炭筆,還怕沒人讀書
就怕到時候生產力跟不上去,沒人種地。
不過也不用擔心,大唐目前還不可能推廣全民教育。
連讓長安縣這一縣之地,人人有書讀都做不到。
“只怕是雙刃劍吧,不過有一點你說的對,他們確實是對付那些人的好手段。”
像李世民這樣皇帝的,其實有點神經質。
既怕手下團結一致來對付自己,又怕他們相互爭斗亂了朝政。
不過這種事情,任何一個朝代都無法規避。
或許等人類都滅亡了,才有可能真正解決。
不是有那么一句話嘛,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你覺得如今的科舉如何,后世的那些君主又是如何科舉的”
李世民忽然將話題一轉。
溫禾就知道,他已經不再去糾結,那些庶民入朝后,會不會形成一種爭斗。
“陛下,太早了。”溫禾有些無奈。
李世民聞言,怔了一下,不由自嘲的笑了起來。
“確實太早了。”
“罷了,你退下吧,大安宮那邊就交給李道宗吧,你在家休息幾日,然后盡快將紙和茶葉弄出來。”
李世民有些疲憊的揮了揮手,示意溫禾退下。
他知道自己太心急了。
李瑗、李孝常等人的事,讓他再一次的注意到,士族和關隴的不可靠。
溫禾有一點沒猜到。
那就是李孝常常年在外,他是如何能接觸到宿衛禁軍的
十六衛里面,下級軍官里面關隴的人不少,以及還有和士族有所聯系的。
他們手下兵馬雖然少,可若是聚集起來,也會讓長安不靖。
所以他才如此急切的想要找到,一個能夠被他完全控制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