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等他們回我國后,說什么,還不是由他們自己來定。
他身旁的倭人點了點頭。
“雖然心里不甘心,但是為了倭國的未來,我們愿意忍受!”
他們眼中流露著不甘。
這也是小野馬子想要的。
倭國內,其實有很多人害怕大唐,也不愿意渡海。
所以蘇我蝦夷便故意傳播大唐的美好,同時也在暗中宣言對大唐的仇恨。
只有這樣,倭人們才能在大唐這個龐然大物面前,拿起刀劍。
就在他們說話的時候。
茶湯后面的土灶后,一個其貌不揚的人,正默默的將他們的話記錄下來。
“這斷句怎么這么多?”
前往鴻臚寺的馬車上,溫禾看著百騎傳來的消息,不禁蹙眉。
外頭來送信的百騎,訕訕道:“偷聽的那個人,倭國話學的不精,那些倭國人說的又太快了,所以才記的不算清楚。”
溫禾無奈,隨即說道:“讓他去倭人的住所附近支個攤,以后每天都去找倭人說話,兩個月后如果還是如此,就調他去一隊。”
百騎一隊是明面上的力量,負責抓捕、審訊,干的都是苦力活。
二隊則是負責打探、偵察和密碟工作。
外頭的百騎心里為那位同僚默哀了一番,隨即便向溫禾告辭了。
“這倭國內部的局勢竟然如此復雜,為什么他們的大臣,名字叫做蝦夷?”
李道宗看著傳來的消息,有些忍俊不禁。
這些倭國人的名字一個比一個好笑。
“他們在漢朝之前,甚至都沒有文字,所以這并不奇怪。”
溫禾一把從李道宗手里搶過情報。
只看了一眼,他便不由得冷笑。
“果然,倭國早就盯上了百濟和新羅了,只不過礙于高句麗,才一直沒有動手,但這一次他們似乎有什么依仗。”
溫禾覺得有些奇怪。
相比較大唐,倭國現在最擔心的一個就是高句麗了。
畢竟那個才是遼東現在最強的勢力,也是最接近倭國的。
“這有什么好想的,他們定然是和高句麗有所瓜葛,之前百濟的使臣來過鴻臚寺,說是高句麗的兵馬在邊境有異動。”
李道宗不以為然的說道。
溫禾詫異的回頭看向他:“此事你可有和陛下稟報?”
李道宗看他緊張的模樣,不禁笑道:“小娃娃,這你就不知道了吧,高句麗、新羅和百濟,三國互為犄角,誰也奈何不了誰。”
“特別是那新羅最是反復無常,歷年來百濟和新羅的使臣,都要因為高句麗陳兵之事,來鴻臚寺一遭。”
在李道宗上任之前,新羅就已經來求援一次了。
不過被當時的還是鴻臚寺卿的唐儉給回絕了。
現在李道宗剛剛上任不久,百濟又來了。
而且如今倭國人也盯上了新羅和百濟。
溫禾總感覺這事沒那么簡單。
“如果倭人和高句麗前后夾擊,以新羅和百濟,可能抵抗的住?”
溫禾問道。
上一刻還一副不以為意的李道宗聞言,頓時怔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