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科舉既然能夠留存上千年,后人必定進行過改革。
“第一步先讓一些人讀得起書,認得了字,這一步呢,我們目前實際上已經走了一半了。”
便宜的紙張,加上雕版印刷的出現,讓學識的傳播速度變的更快。
不過這其中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各家的知識壟斷。
從漢朝開始便是如此,這些士族將典籍藏著掖著,視為禁臠。
隋唐時期還好一些,為了自家的發展,各個世家都允許外姓人投效。
不過這可不是沒有代價的。
只不過對于很多出身不好的人來說,這樣的代價也等于是機遇。
有些人即便想認祖歸宗都沒這個機會,比如李義府。
隴西李氏至始至終都不承認,他是本家。
“那剩下一半呢?”李世民問道。
“出書。”
溫禾笑道。
“你是說出那些典籍,宮中確實有一些,此事朕讓匠作監的人去做。”
李世民沒有絲毫的驚喜,因為他早就想到了。
將那些典籍印刷后,以低廉的價格售賣出去,可是即便如此,他也覺得不夠。
如今能讀書的大多還是寒門。
一般的市井黎庶哪有可能讀書,他們每日大把的時間在地里干活。
但如此也好,至少能夠讓寒門讀書的人多一些。
“不止是那些典籍,還有故事啊,啊,寓言之類的,比如寫本楚漢爭霸,三國演義,隋唐英雄……誒,這個可以啊,隋唐英雄傳。”
溫禾一開始的念頭是想寫三國的,可仔細想想,后者似乎更有意思。
“隋唐英雄傳?”李世民眼眸微瞇,不善的盯著溫禾。
“你這豎子莫不是想借機編排朕,不行,你說的那個三國演義,朕倒是有興趣,不過你可能記得住?”
李世民摸了摸胡子。
溫禾卻不樂意的撇了撇嘴:“陛下,這個都寫爛的,我前世看的那些里面,穿越到大唐就是寫三國,要不寫隋唐演義吧,保證把你寫的英明神武。”
“是嘛。”
李世民忽然含笑的看著他,眼中閃過一絲微光,問道:“那不知高陽縣子要如何描寫玄武門啊?”
“咳,陛下我忽然覺得你說的很有道理,三國演義是本不錯的歷史,未來的四大名著,我覺得很有必要讓他提前出現。”
他怎么把這點給忘了。
難怪李世民剛才那樣一副好像要吃了自己的模樣。
李世民哼了一聲,但沉吟片刻后,他忽然又改口道。
“不過,武德九年之前的事,倒是可以寫寫,也算是朕為那些功臣們揚名了。”
“那到底寫啥!”
這李二怎么一會一個樣。
“你就不能兩本都寫?”
“那不行,陛下你不知道,我以前認識個作者每天寫一萬字,結果高血糖掛了,死之前還苦苦哀求著月票、打賞,可憐吶。”
“什么亂七八糟的。”
李世民聽的一頭霧水,完全沒明白溫禾說的是什么意思。
后者也就是開個玩笑,不過寫兩本書倒也不是什么問題。
反正慢慢寫唄,大不了就找個落魄的寒門文人,來幫自己寫稿子。
至于說內容嘛。
看了十幾年的《三國演義》了,他甚至可以將整本書倒背……額,有點吹牛了,反正里面的內容,他記得大差不差。
別人穿越能寫《紅樓夢》,他為什么不能抄《三國》呢。
反正都是文抄公。
“那個隋唐你先寫,朕要看,就給你三日的時間,先寫幾回出來。”
“給稿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