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布告中有一條相當關鍵,那就是不計入兵役戶籍制。
換句話說,今后當兵只是雇傭性質的,滿五年就可以滾蛋走人,不用再像以往那樣,只要當了兵,就得祖祖輩輩子子孫孫無窮盡也似得一直當下去。
這對于快要活不下去,想要搏個出路的大明百姓來說,無疑是相當有吸引力的。
短短三天不到,就有超過十萬應征者參與進來。
不過在嚴苛的篩選下,最終只選出了一萬名新兵,真正做到了十里挑一。
周寰也是沒辦法,他親自去幾個募兵點看過了,在親眼所見之后,他才不得不承認,這個時代的大明百姓,體質實在太孱弱了。
在一大群面黃肌肉的成年人中,竟然連一個身高一米七以上的都很難發現。
總體上來看,因為長期營養不良,這些新兵很難派上大用場——至少在半年內夠嗆。
這讓周寰有些頭疼,這和他預計中的計劃安排完全不符啊!
無奈之下,周寰只能一邊讓募兵點抓緊時間繼續招募新兵,一邊想新的辦法。
“真是不想用這幫人啊……”周寰看了一眼東北方向,心里嘆了口氣。
現階段大明朝唯一一支精兵,大概也只有負責守衛九邊的邊軍了。
實際上,即使是邊軍也同樣不符合周寰的心理預期,之所以把目光投向邊軍,也是在比爛之后唯一的選擇。
至少邊軍中能選出一些敢打敢戰之士,特別是那些邊軍將領的家丁,如果全都湊齊了,應該勉強可以用一下?
一想到這里,周寰不得不再次啟程,如同超大號跳蚤一樣,開始在大明版圖的邊境地區上躥下跳,并以極高的效率,開始從邊軍將領處“接收”他們各自的家丁。
在此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將領不配合,不愿交出自己手中的家丁,又或者瞞報少報,總之就是各種推諉。
遇上這種情況,周寰少不得要施展一番,通過“努力勸說”,讓這些眼睛長歪的丘八明白一個道理:誰才是真正當家作主的人。
用了整整十天時間,周寰轉遍了整個九邊重鎮,打死打殘者不計其數,其中僅殘廢的總兵就有不下三人,其他如參將、守備、千總等有名有姓的武將,更是近百人之多。
在此期間,周寰也曾遭遇到危險,其中就有一名總兵,公然下令向他開槍——這個年代的火槍威力在近戰時還是很猛的。
幸好周寰早有準備,時刻都在體表外覆蓋著一層意念力形成的保護罩,這才算躲過一劫。
而那名得了失心瘋的總兵,也當場被周寰一眼瞪成了肉醬,真正展示了周寰的“瞪誰誰死”技能。
也正是通過這次的大明九邊行,讓周寰的名號徹底響徹九邊,也讓一些驕兵悍將們變得比鵪鶉還老實,此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朝廷對九邊的管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