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就不一樣了,在周寰的“幫助”下,鄭芝龍及其所屬的“海商”在短短數日內被連根拔起,僅從鄭芝龍家中查抄的白銀,就有多達近千萬兩之巨,更不要說和鄭芝龍有勾結的各大海商了。
經過一番特大查抄之后,朝廷一下子就多了好幾千萬兩白銀的庫存。
更重要的是,朝廷也終于借此機會,把領海權和賦稅權收歸了國有。
在重新組建遠洋水師的同時,所有往來明朝境內的船只,都將要繳納規定數額的賦稅。
周寰和明廷針對的只是大海商,一些規模較小的海商跑海運,是不受影響的。
真正讓崇禎帝成為民間百姓口中的“千古一帝”,是因為崇禎帝突然宣布,將在未來十年內取消農稅,讓幾千年來一直壓在農民頭上的重擔徹底被摘下來。
農稅沒有了,朝廷的收入何來?自然是商稅!
偌大的帝國,每年的商稅才四百萬兩白銀,這絕對是世界史上的一個天大的笑話!
有周寰當后臺,崇禎帝通過對史書的學習,改組和成立了一個新的部門,在六部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稅部,取消了原有的戶部。
用“稅”來作為一部之稱,如此惡俗的主意和想法,自然是出自周寰,但崇禎帝也沒反對就是了。
兩人就是為了向天下人證明一件事:針對收稅這件事,大明上下是一致的!
短短三個月不到,攤丁入戶、免賦稅、免徭役、俸祿提升十倍、開海和打擊查抄海商、全面加征商稅……等等舉措,讓大明一時間仿佛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也讓原本固有的官僚階級變得無所適從起來。
不過更讓這群人感到痛苦不堪的,其實還在后面。
之前周寰和崇禎帝商量的提高俸祿,目的并不在于讓官僚們的收入增加一些——恐怕他們也看不上這點收入,而是為了名正言順理直氣壯的重整吏治。
簡單地說,就是重新撿起明朝開國之初時,朱元璋玩的那一套。
什么貪污六十兩以上就立即處死,什么剝皮充草,什么抽筋扒皮凌遲,怎么狠怎么來。
反正這些人最喜歡口口聲聲說祖制,那就干脆讓他們繼續享受祖制好了。
俸祿都提高十倍了你們還敢貪,不收拾你們收拾誰?
高薪養廉嘛,當然要先把薪酬提上來,再去談養廉的事。
周寰并不擔心重拾“祖制”會半途而廢,畢竟崇禎才十七歲多,至少在未來三十年內,針對官僚階層的嚴酷手段都不會少。
這天下間想當官的人有的是,絕對不用擔心哪天官僚都被殺光了。
與此同時,周寰也在和崇禎帝商議下一步的計劃安排。
在特殊時期,開源節流無疑是明朝的最佳選擇,節流自不必說,大明上下已經在做了,但開源同樣很重要。
下一步,針對即將到來的天災,周寰把目標對準了隔壁的朝鮮和日本。
朝鮮能出產的糧食雖不多,卻也能養活百八十萬人,日本更是不用說,盛產金銀,可以極大的補充明廷的消耗,同時周寰也可以攜帶著金銀之物去歐洲那邊購買糧食,反正一來一回也不用多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