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仍舊讓人有些頭疼,但總歸是安靜下來了。
李青峰便是趁著她安靜的這些時間麻利做事情。
帶著傻牛一會兒施肥,一會兒扦插紅薯藤,一會兒又點種玉米粒。
雖然傻牛做這些事已經十分上手,但李青峰還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復動作現身教學。
并且將一些要領跟注意事項一次又一次的說給傻牛聽。
他心里想的是,不管傻牛將來是否會留在綠水村里,或者是真去了其他地方,他都希望傻牛可以有一項能夠養活自己的技能。
現如今,種地這項工作對于如今的傻牛來說是最為合適的。
因為傻牛智力不全,一些比較精細的技能比如做糍粑或者做菜之類的,他都沒辦法學會。
而且,這些技能的試錯成本也高,耗費的時間也過于漫長。
倒不如種地來得實在。
不管是誰,只要學會了種地,就總不至于餓死自己。
種地是一項苦力活。
種地不僅僅是種地,更是對身體的磨礪。
如果真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有地可以種地。
沒地也可以憑著一身種地種出來的韌勁在逆流中生存。
搬磚也好,挖煤也罷,光有一身力氣還不夠,還得有韌勁。
想到這里,他抬頭看了傻牛一眼,見傻牛老老實實的按照他的指示去做,沒有半句怨言,不由得勾唇笑了笑。
遠處,同樣在種地的村民們遠遠看過來,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畫面:
兩個高大的身影頂著烈日在不知疲倦的種地。
兩個娃娃坐在樹蔭下笑呵呵的擺弄著手中的紅薯葉。
山風拂來,地塊當中的大樹搖晃著枝條,嘩嘩作響。
大樹會爭搶土壤當中的養分。
也會遮擋太陽的光照。
但是,村里的地塊當中總會留下一棵樹。
一棵樹而已,能搶多少養分呢?
可它卻能在山民們勞作的時候,提供一個納涼休息的地方。
尤其是家中有小孩要跟著一起來地里干活的,那地塊當中的大樹,便像是守護神一樣,不僅守望著土地,更是守望著孩童。
山里孩童的童年大多都是這樣的。
幼時不是在水田邊的大石頭上坐半天,就是在地里的樹蔭下坐半天。
細心一點的家長會給孩子墊個蛇皮袋,然后再放一些零食玩具。
粗心的家長沒準備這些,譬如李青峰這般,便是將手頭邊上的物件變成玩具,逗樂了孩子的一整個童年。
這樣的方式一代代傳承下來,老人逗樂了孩子,孩子又逗樂自己的孩子。
清脆嘹亮的笑聲不僅穿透了山野,更是穿透了時光,從很久遠很久遠以前,一直穿透到現在。
那笑聲好像具有催化人心的作用一般,讓眾人聽了只覺得心潮澎湃,干活都更有力氣了。
夜里回到家中,李青峰還是忙碌的那一個。
不僅要做飯,還要教傻牛做飯。
傻牛不僅要做紅薯總裁,還要做一個會做飯的紅薯總裁。
現在,他覺得不會做飯的人是傻子!
只要他學會做飯了,他就不是傻子了。
所以只要來師公家吃飯,他就必定要吵著師公教自己做飯。
勉勉強強的,倒是也能做出幾個像模像樣的菜來。
只不過,他做出來的菜只有他自己心滿意足的吃著。
還一個勁的說好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