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鎮上都有什么班?”
一說到這個,廖桂芳就發愁:“就是還沒考慮好呢,所以我才愁。”
“咱們鎮上也沒什么好的補習班,都是一些老師自己在家里騰出一個位置弄幾張桌子就算是補習班了。”
“正經一點的幾乎沒有。”
“可不讓孩子去補習,又怕往后跟不上其他孩子。”
“我聽群里的家長們說,那城里的孩子可不僅僅是暑假會補課呢,就連平時周末都要去上課的。”
“再瞧瞧咱們村里的孩子,一到放假時間就是玩,到時候可怎么辦哦。”
“本來咱們鄉下的教育就跟不上城里的,人家城里的還鉚足了勁去學習,到時候差距豈不是會越來越大?”
本來這事就廖桂芳一人憂心。
可她現在這么一說,作坊里不少人都跟著憂心了。
雖說不是家家戶戶都有正在上小學初中的孩子,但作坊人多,好歹也是有那么幾戶人家的孩子正在經歷小學初中這個叛逆階段的。
特別是初中生,基本上都是在鎮上的中學念書。
很多孩子的成績都是馬馬虎虎,平時連老師布置的作業都懶得完成,更不必說其他課外的自主學習了。
雖說孩子的童年應該快快樂樂的。
可缺少管教的孩子們似乎太放縱了一點。
村里如今有些孩子才十二三歲就談戀愛了。
還有些男孩子甚至出門幾天不回家。
厭學的很多,叛逆的更是不少。
這些都是家長們頭疼的問題。
如果孩子只是平庸,普普通通的倒是沒什么。
可問題是,這些孩子在巨大誘惑的沖擊下,在缺乏分辨能力的前提下,往往會做出許多悔恨終身的事情。
平時在學校的時候倒也還好。
家長們忙于工作時,老師好歹能約束約束孩子們。
可一旦到了暑假時期,就真的是一個劫難了。
很多孩子出事都是在這個時間段。
下河游泳再也上不來的。
出門會友卻失去所有的。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這樣的家庭最終的結局基本上也都是支離破碎。
眾人想到這些,心中也是一陣糾結。
村里人本就見識少,很多家長從前更是聽都沒聽說過‘補習班’三個字。
更別提送孩子去補習班了。
廖桂芳之所以知道,也是從新房子的業主群里知道的。
一開始她還覺得新奇,甚至不以為意。
但后面仔細想想,又覺得不無道理。
孩子去多看幾本書,哪怕不能完全學以致用,也總好過虛度光陰。
她將自己的想法一一道來:“現在浩奇才小學,跟其他孩子之間的差距不會很大。”
“可往后上了初中高中,面對越來越多的學業肯定會力不從心。”
“如果不從小讓他適應緊張的學習環境跟學習氛圍,等到了初中高中,學業越來越多,他肯定難以承受。”
“你看咱們村,如今上大學的孩子確實有,但比例不大。”
“不少孩子都是初中畢業就輟學了。”
“而且也不是家長不愿意讓他們繼續念書,是他們懶散慣了,玩慣了,沒辦法接受初中高中的緊張氛圍,最終學業一落千丈,他們自己也無心繼續讀書。”
“不少孩子都是這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