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滿倉立刻點了點頭,“我懂,我全都懂,感謝喬主任的提醒。”隨后他抓著喬紅波的手腕,“萬分感謝呀。”
扭頭看了一眼,已經全都上車的干部們,喬紅波立刻說道,“給你個露臉的機會,上車跟領導們講解一下寧水鄉的發展。”隨后,他重重地拍了拍劉滿倉的腰,“抓住這次機會,別在犯糊涂了。”
于是,兩個人上了車。
喬紅波原以為,讓劉滿倉上車,是以備不時之需,萬一黃大江有什么疑問,別人回答不上來,總得有人幫忙解釋吧。
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上了車之后,劉滿倉竟然當起了導游的角色。
其實這也怪不得他,劉滿倉哪里經歷過這樣的場合呢?
當寧水鄉的二把手十多年,唯有的兩次外出學習的機會,大巴車上確實都是有導游的,所以,為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劉滿倉這個年逾五旬的,莊稼地里出來的糙漢子,開啟了自己第一次服務型行業生涯。
“諸位領導,眼前的這個村子,叫大豬圈村。”劉滿倉大聲說道,“為什么叫大豬圈村,這名字大有來歷,相傳太平天國時期,燕王掃北的時候,糧草供應不上,有幾個士兵抓了一頭小豬,打算給燕王做一頓烤乳豬吃。”
“士兵磨刀的時候,被營帳里面正在看書的燕王聽到,于是便出了營帳問,為何要磨刀。”
“士兵把抓住的事情,向燕王述說了一遍,燕王卻感嘆道,全體將士挨餓,我一個人怎么可能吃的下肉!”
“把這只豬送給百姓,等咱們北伐成功之后,到了皇帝的武英殿上,再把這頭抓來,到時候豬養肥了,咱們一起殺了吃,相傳這頭豬,就留在了現在這個位置,人們為了紀念燕王的愛兵如子,特意把這個村子改名為大豬圈村。”
“這個村子的村名雖然不好聽,但是百姓勤勞淳樸,恪守忠心仁孝之道,繼承誠信之風,從來沒有發生過什么惡劣影響的事情,著實令人感嘆。”
喬紅波抱著肩膀,心中暗想,這劉滿倉還會講故事呢,偷偷看了一眼黃大江和周錦瑜等人,發現他們聽的全神貫注,不由得心中竊喜,看來自己讓這劉滿倉上車的決定,是非常正確的。
“該村耕地和人口有多少?”一直沒有開口的左大同,忽然問道。
故事講完了,也該介紹一下正事兒了呀。
“大豬圈村,一共有七百三十二口人,一百八十三戶,人均耕地面積六點七畝。”劉滿倉介紹道,“大豬圈村是個典型的農業村,因為耕地較多,所以村里的男人外出務工的并不多。”
“只依靠種地,現在還能養活一家老小嗎?”沈光明詫異地問道。
聞聽此言,劉滿倉呵呵一笑,“人均耕地六點七畝,一家按照四口人算的話,那就是二十七八畝,最近幾年的糧食價格看好,差不多一畝地能凈賺一千塊,綜合下來的話,一年就是三萬左右的收入。”
“寧水鄉地處偏遠,百姓消費欲望不高,再加上義務教育和新農合的政策支撐,所以百姓也算安居樂業。”
他的話一出口,侯偉明立刻反問一句,“農耕地的配套設施怎么樣?”
如果配套設施跟不上,那問題可就嚴重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