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劉之野與鄭朝陽告別了熱心的陳阿發,兩人決定盡快與鄭朝山取得聯系。
這一宿,他二人是輾轉難眠,居住在猶如大窩棚的木房子里,這里竟擠下了十幾個大男人。
房內,各種難聞的氣味交織,有腳臭、汗臭,還有食物發霉的味道,令人作嘔。
這還不算,悶熱加上此起彼伏的呼嚕聲,以及嶺南地區個頭特別大的蚊子,成群結隊的,讓劉之野這個在戰場死尸堆里都能安然入眠的人,也難以入眠。
他們艱難的熬到了第二天,早飯都不想擱這里吃了,于是匆匆離開。
二人先是乘巴士來到了九龍區彌敦道,再打算擱這里找地吃上一頓早餐接著就去找鄭朝山。
彌敦道位于香江九龍地區,連接旺角與尖沙咀,附近有翠華餐廳,離廟街也非常近,是香江最著名的街道之一,全長約3.6公里。
彌敦道一直是九龍鬧市上一條主干街道,這條道路南至梳士巴利道,北接長沙灣道,經過佐敦及油麻地一帶。
由尖沙咀地區的疏利士馬利道開始,貫通了官涌、油麻地、旺角而到遠深水桋地區,夾道兩邊的屋宇,門牌編到一千多號(虛構)。
這條路論長度、寬闊和繁華熱鬧,一向都在港九名列前茅。這條彌敦道,是英人在九龍半島上辟建得最早的一條道路。
當時和兩廣總督辦理占據手續的,是港督赫科來斯羅便臣。
英人占據香江之后,就在九龍開工修建這第一條主干道路,且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羅便臣道。
當時港島半山區上,還沒有今日的羅便臣道,就先有了這條九龍羅便臣道了。
開辟于一百多年前的九龍羅便臣道,還是十分簡陋而狹隘的道路;直到一九零四年,另來了一名叫彌敦的做港督。
彌敦到來后,先是發行公債來籌錢修筑廣九鐵路,后又安裝水表收取水費。
還花耗人力物力去翻修擴展九龍羅便臣道,不但把路面放寬到當時屬于創舉的闊度,使人耳目一新。
還不惜工本地在路的兩旁,遍種上路樹,使本來荒涼的舊路,頓改舊觀。
同時,他又把這條九龍羅便臣道,改名為彌敦道,之后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如今,這里成為了亞洲地區出了名的一條商業化的購物街。琳瑯滿目滿滿都是各種大品牌的奢侈品工藝品,具有潮流趨勢衍化出來的美女靚仔們都在街上形形色色,生動的體現了兩個字“騷年”。
劉之野倆人就走在這條,六十年代初的香江最繁華的街道上。
看著這里的小店鱗次櫛比、摩肩接踵,而且每間店內的貨品都能讓人挑到眼花花。
繁華而擁擠的大街,兩旁林立的高樓大廈,把街道擠成了狹窄的深谷,大商場、小店鋪、銀行、舞會、各式招牌上的霓虹燈齊放,把夜幕裝扮成一個令人眩目的五彩世界。
整條街上車水馬龍,匯集成各種膚色的人流。融入其中,立即變成了無根無底無思維的浮萍,腳不沾地的一任熙來攘去。
這里不同于國內的京城,這是另外一種世界的繁華。
劉之野還好畢竟是經歷過后世的盛世景象的,鄭朝陽就不同了,他在國內雖然也見過大場面,曾經在當時號稱遠東第一大都市—滬上工作了將近十年時間。
但是不得不說,如今的香江繁華程度已經超越了滬上,這一變化讓鄭朝陽感到驚訝不已。遙想過去的滬上繁華,如今已無法與香江相媲美,這不禁讓人稱奇。
“嚯!之野,這里可真繁華啊!真讓人羨慕。不知道咱們京城什么時候也能有這么繁華就好了。”
劉之野笑了笑,說道:“會的,要相信我們的國家,我們一定會變得更好。”他這番話并非敷衍鄭朝陽,因為幾十年后,國內許多城市已經超越了香江的發展。
事實上,后世國家的經濟正在持續增長,不僅在城市,也在鄉村,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過眼下的香江地區卻是亞洲地區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60年代的香江,經濟開始正式起飛,商業活動日益活躍。
制造業、房地產、金融等行業蓬勃發展,吸引了大量創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