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之野并不知道,香江的華人警隊因為他的“冒險”舉動而提前產生了對立。
這導致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呂樂與藍剛之間可謂是風波不斷,雙方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真是無巧不成書,他們這次行動的唯一漏洞就這樣被掩蓋過去了。
劉之野二人稍作休息后,便向深山進發。普通人要想穿越茫茫梧桐山可不是一般的事,需要小心翼翼,否則一不小心,小命可能就留在那里了。
劉之野與鄭朝陽可是擁有多年的戰爭經歷,穿越山嶺對他們來說是輕車熟路,相對而言,就顯得簡單許多。
梧桐山位于寶安縣東南部,東臨大海,西瞰寶山,南接香江新界山脈。
梧桐山在明朝的時候已經被記載過,只因山上的美景及在山上能眺望到的景物都很美,明朝已經有不少文人騷客來這里過,而“梧桐山”的名字由來只因古人記載的一句“其木多梧桐”。
梧桐山不僅是寶安地區一座重要自然景觀,也是連接寶山與香江新界的重要自然地理標志。
這里的最高峰海拔有將近千米,從海邊仰視梧桐山,山勢特別挺拔、壯觀。山中經常云霧繚繞,變換莫測;山頂與市區的溫差大,在這個季節清涼宜人。
正因為如此,此處人煙罕至,便于隱藏他們二人的行蹤。再者,與走海陸偷渡相比,沒有被發現暴露的風險。
他們也可以選擇不翻越山嶺。其實,山里同樣有水路可以走,雖然水路有些蜿蜒崎嶇,但只要順著水路走,同樣可以達到寶安縣。
梧桐山是“寶安河”的發祥地,梧桐山山高林密,主峰山泉匯入天池。
天池水順著山谷而下形成了壯觀瀑布群,春雨時一瀉百米,聲如洪鐘,激起千層浪,散出萬束霧花,異常美麗。
天池水注入龍潭底有一小洞,內藏珍貴的金尾娃娃魚和山龜。龍潭水流至龍珠山匯集八條谷渠水而成寶安河,風水先生稱此地為:“九龍戲珠”的風水寶地。
他們二人堅持要走這條線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想要探索出一條安全的通道來,以便于未來在進出香江時更加便捷。
山路崎嶇不好走,望山跑死馬。
他倆走了半天,劉之野體力好,還不覺得累。鄭朝陽就累得不行了,喘氣像風箱一樣,“呼嗤呼嗤”地直喘。
“呼呼……”
“之野,歇會兒,咱們歇會兒。”
“不成了,老了,想當年我在京西打游擊那會兒,這點兒山路算什么,走三天三夜都不帶累的。”
劉之野瞅了他一眼,笑著搖搖頭,不去揭穿他的牛皮。
他先是看了一眼太陽的方向,再拿出指南針,跟軍事地圖查看標記起來。
這是他花了一百多港幣從新界當地的一個舊貨攤位上買來的東西之一,這次正好就派上了用場。
這張二戰日軍1:25萬比例尺軍用地圖詳細標注了梧桐山地區的地容地貌。
他們倆憑借這張地圖和指南針,一路走走停停,深入梧桐山。劉之野還不時地,用比標注一下信息。
“呵呵,再堅持一下,前面不遠就是天池了。”劉之野感覺到空氣中的水分明顯增加,空氣十分濕潤清涼。
鄭朝陽聞言精神一震,到達天池就好辦了,他們可以順著河谷一路西去,到達寶安河,渡過河就是寶安地區了。
“之野,還有吃的沒,我餓了。”
為了減輕他身上的負擔,吃的喝的都是有劉之野這個體力怪來背著。
劉之野從背包里取出兩塊油紙包裹的醬牛肉和兩只軍用水壺,與鄭朝陽坐在一塊大青石上開始享用。他們邊吃邊聊,享受著這份難得的閑暇時光。
鄭朝陽飽餐一頓,精神煥發。看到哥哥鄭朝山平安無事,此次行動又十分順利,他的心情格外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