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之野挨了大伯母一頓泚,也不以為忤。
只見他“嘿嘿”一笑,穿上水鞋,頭戴斗笠,手里還拿著個竹簍子,便揚長而去,他的身影在晨光中漸行漸遠。
他的身后,大伯母與大伯相互交換了一個眼神,那眼中流露出的,是同樣的深沉憂慮。
“或許,我們應該再讓父親給之野檢查一下。”大伯母低聲說道,眉宇間透露出深深的擔憂,“我總覺得之野似乎還未好利索,整個人顯得有些無精打采……”
大伯緊鎖眉頭,沉聲道:“這還用你說?老爺子比我們任何人都著急。我好幾次都瞧見他半夜起身,為熟睡的之野珍把脈。”
“我估摸著,他的問題并非源自于肉體,而是精神受損。你難道沒有注意到,老爺子最近熬制的藥方,都是用以滋養心神的嗎?”
大伯母聞言,憂慮之情更甚。身體上的疾病尚可醫治,但精神問題卻是最難纏的。她不禁喃喃自語:“這可如何是好,老天保佑,千萬別出什么事啊……”
大伯沉思片刻,沉聲吩咐道:“去告訴村里的人,最近沒事別來打擾他,讓他有個清靜的空間。”
“唉!知道了!”大伯母回應道。
且說,劉之野悠然地來到河邊,清澈的河水映入眼簾。夏日的炎熱讓他毫不猶豫地脫下衣物,一頭扎進了涼爽的河水中。
他打小就對這片水域熟悉,練就了一身的好水性。
小時候的劉之野特別淘氣,什么都敢玩,上房揭瓦,下河摸魚,當然按照現在來看是比較危險。
你就比如說游野泳吧!
一個是在市里的游泳池游泳需要花錢,另一個就是游泳池太小,河里湖里游野泳多有意思。
有的客官就要問了,室內游泳需要花錢?那去海子里游啊,京城室外又不缺水。
別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常說南方人善于水上運動,北方人往往技藝拙劣,因為北方水少。
然而京城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從城市規劃伊始,京城就有較大的水系。
元代定都后,南糧北運,大量南方人因此來到京城,到明清時,京城官員大半來自南方。
可以說,此時的京城已是南北融合,京城人兼具南北文化之長。
所以,在老京城,游泳就成了深受百姓們喜愛的運動,但皇家和貴族們則一般很少參與。
直至本世紀30年代前,京城還只有3個標準的游泳池,其中只有清大的游泳池是室內的,那是馬約翰先生一手規劃建設而成。
因此,每到夏季人們便自發來到什剎海、玉淵潭、積水潭等水域野泳,歷代記載甚多。
但是自民國起,直至京城和平解放前夕這段時間里,京城的多條水系均淪為污濁不堪的臭水溝。
什剎海,包括其前后海與積水潭,均陷入了一種近乎原始的“野水”狀態。
因上游供水匱乏,什剎海的河床淤積嚴重,幾乎被垃圾掩埋,水流幾乎斷絕。昔日碧波蕩漾的景象已不復存在,只留下一片污濁與荒涼。
這一時期,京城中的野水幾乎不再清澈,無法再供人們暢游其中。想要享受游泳的樂趣,人們只能前往游泳館,那里雖然設施完備,但費用卻讓人望而卻步。
對于大多數普通民眾來說,這樣的開銷無疑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劉之野的童年時光,是在永定河上游的劉家莊度過的。這里的河水清澈見底,宛如一面鏡子,映照著他無憂無慮的童年。
他打小起游泳也沒個標準姿勢,到現在可游泳也沒正經訓練過,不像后世的孩子都有標準的泳姿,最后游出來都特別漂亮。
這年月里的孩子們雖然游得不漂亮,但是能玩、會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