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教老師卻說:“當年舊式軍隊的。。。,怎么那時就肅清了呢?”
劉之野陳述道:“肅清舊。。。,至于。。。。,那是。。。。。我答的那句話寫在‘偉選’題解上。”
教員認了錯,表示歉意。
軍事考試時有道關于團防御的試題,按教材規定,守軍撤退時勢必要放煙霧彈,如此回答才可得滿分。
劉之野則認為,當時的情況是我們沒有煙霧彈,只能立足現實,便回答可用小部隊掩護大部隊撤退。
雖然經過爭論,教員仍給扣了分,但他并不后悔。
劉之野文化基礎高、正確的學習方法加上刻苦學習和獨立思考,使他在第一次學院考試時就取得了全優的成績。
因為在校這一期間的優異表現。
1965年7月,軍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劉帥簽署命令,給劉之野記二等功一次,并為他親自頒發了獎狀、獎章。
當然除了文化課軍事思想理論的學習優秀,劉之野在軍事訓練上也不放松,并且表現的更為突出。
軍事院的生活,可以用“嚴”、“狠”、“苦”三個字來概括。
但是每個學員為了部隊建設事業,也為了個人的前途,都始終嚴格要求自己,服從命令,聽從指揮,不怕苦不怕累,以最大的忍耐,認真刻苦、一絲不茍地完成規定科目的學習訓練。
說到“狠”字,就是軍校的訓練太“狠”,讓你都有點“變態”。
五百米障礙訓練是大多學員最畏懼的訓練課目之一,是對每個學員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全面考驗。
在訓練時,好多學員要么碰傷,要么扭傷,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仍要堅持訓練。
野外求生訓練,每天要行軍、住宿和完成規定科目訓練,還要找吃的。
訓練期間,每天每個學員只供應2兩米,每班只能按規定標準攜帶油和鹽,其它吃的一律不能帶。
野外求生訓練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找到吃的,不然你就要餓肚子。
每班有10發子彈,由班副保管,遇到野兔、野雞之類的動物,允許開槍射殺,但大部分班都沒那么好運能遇到。
劉之野這個班,可是過的相當滋潤,有他在,他們班就像是有了作弊器一樣。
其他的班,可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十幾天的野外求生訓練,為了填飽肚子,只要找到的食物能吃就吃,什么野菜、田螺、竹筍、蚯蚓都吃,要是能抓到鳥、魚和蛇,那絕對是美味。
在夏天訓練,他們還要冒著炎熱的酷暑,進行反坦克訓練。
隨著震耳欲聾的坦克聲的越來越大,事先埋伏在坦克必經之路的學員,瞪大了眼睛,仔細地觀察。
當坦克臨近時,便滾到坦克下,在確保身體不被碾壓的情況下,按標準的動作,利用手雷貼在坦克最薄弱的部位,將其炸毀,那一刻也是對心理的一次嚴峻考驗。
說實話,如果這是在初級軍校,這些訓練都很正常,根本不值一提。
但這里是高級軍事指揮學院,入學的這批學員們里,最年輕的就屬劉之野了,但他也是三十出頭的人了。
其他學員大多數都是,四十左右的中老男人,身體素質自然沒法跟那些二十左右歲的小年輕相比。
因此,這樣高強度的訓練,對于這他們群人來說,無疑是一場艱巨而深刻的考驗。
它不僅考驗著他們的體能極限,更在悄無聲息間磨礪著他們的意志與毅力。
劉之野當然是所有學員里表現最好的,他可以輕松地完成所有科目的訓練,還游刃而余。
他是被同期同學們暗罵“變態”般的存在。
學習好也就罷了,怎么軍事訓練也是樣樣拔尖?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