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劉之野夫婦抵達“東來順”,店內已是人聲鼎沸,桌桌滿座,熱鬧非凡。
門外,一列食客井然有序地排隊等候,非但未見絲毫焦躁之色,反而面帶期待,此情此景,足見“東來順”之生意興隆,口碑載道。
“二位同志,不好意思,小店暫時沒有空桌了,您看……”掌柜的熱情地招呼著。
這位掌柜,實則是公私合營后,私方這邊的負責人,他眼光獨到,一眼便從劉之野夫婦的舉止風度與衣著中,察覺出他們的非凡之處。
他怕店里的服務員不知深淺,怠慢了這兩位。
于是,他親自出面,以最為誠摯的態度,熱情迎接這兩位看著氣度就不一般的客人。
“呵呵,掌柜的,不麻煩您了,我已訂好了桌,在二樓6號雅間。”劉之野笑著回應道。
掌柜的立馬笑著道:“那好,樓梯在這邊,您樓上請……”
劉之野夫婦面帶笑意,對那位眼明手快的掌柜微微頷首,心中暗自贊嘆:“果真是老字號的風范,這位掌柜的待人接物,非尋常餐館可比,透著股子不凡的氣度。”
他上樓梯前,轉頭看了一眼,大廳里,過道里依舊在排隊等待地熙熙攘攘的人群,心想:“幸虧這來的及時,否則還不知道要排到猴年馬月呢!”
東來順飯館的涮羊肉,它在京城已經有六十多年的歷史了。
不但老京城人特別喜歡這家店的口味,外地人也喜歡它,就是國際友人也常慕名而至。
一到節假日,東來順如果沒有準備上千斤羊肉,根本就應付不了這么多慕名而來的顧客。
中午和晚間,等著吃涮羊肉的人把東來順的走道都能站滿了,就算候上半個鐘點等到個座,還說是:”今兒不算擠。”
自打每年的天氣轉寒,東來順的涮羊肉生意就開始火爆起來。
大家伙偶爾邀上三朋四友去吃一餐,每人才攤上八角一元的,價錢尚算公道。
“老京城人”都把大冷天,去東來順吃涮羊肉當成一種愜意的享受。
占一個座,擺一只熱氣騰騰的火鍋,調上辣椒油、蝦油、芝麻醬和腐鹵等各味作料,隨意叫幾盤羊肉,慢慢吃來,很有味道。
如果,愛吃肥的,劉叫一盤大三岔,肉色是一頭白一頭紅;要是愛吃瘦的,就叫一盤黃瓜條,肉色是一片紅;要是愿吃半肥半瘦的,再叫一盤小三岔正合適,這小三岔肉色又是一個樣:兩頭紅中間白。
一盤一盤肉片端上來都是齊齊整整,切得薄薄的,卷成個小筒,看著舒適,吃起來又細又嫩。
那怕是生平不吃羊肉的人,進了東來順,也免不了說一聲:“這羊肉就是不一樣,沒一點膻味……”
就是生意這么火爆的老字號,前兩年公私合營后也差點砸了牌子。
那是七八年前,“東來順”順應社會潮流開始搞公私合營。
但是,公私合營后的“東來順”的涮羊肉突然間不好吃了。
當時的一些老顧客紛紛有意見,有經驗的食客進門來不是先占座,而是先跟服務員打聽:“今兒地肉地不地道?”
“東來順羊肉不好吃了”這可是一個大事件,如今的人們可能難以想象,一家飯館對社會生活會有這么大影響,可當時確實如此,群眾日報甚至把它定性為一個“zz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