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在京城人的老禮兒,在農歷臘月二十三的這一天,就叫做“小年”。
這一天,夏國大部分地區的習俗跟京城人都差不多,都是叫做“小年”。
之所以如此稱呼,恐怕是因為再過幾天,作為“大年”的春節就要來臨了。
因此,也可以說“小年”是“大年”的前奏或者序曲!
在這之前,劉之野他回來的這么多天里,除了無走親訪友,就是按時的到師部去點點卯。
在警衛二師,他的職責似乎并不繁重。年終之際,他參與了總結大會,參入全師的總結表彰;隨后,他又輕車簡從地考察了基層部隊的訓練實況,給予必要的關注與鼓勵。
這一年,警衛二師迎來了它的蛻變之年。改編之初,雖有個別野戰精英部隊并入,戰斗力與軍事素養傲視群雄,但原公安支隊等成員,其戰力與素質尚需錘煉與提升。
面對此況,劉之野將軍量身打造了“劉之野訓練法”,此法一出,即被部隊視為圭臬,迅速風靡全軍,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練兵熱潮。
警衛二師借此東風,銳意進取,后來者居上,于全軍比武中屢建奇功,榮譽滿載。
歷經近兩年的嚴苛訓練,警衛二師已徹底脫胎換骨,煥然一新。
劉之野遍訪各部門后,心中滿溢著贊許。盡管他這一年未駐軍中,副參謀長徐榮卻以他的沉穩、勤勉與自知之明,穩住了大局。
徐榮非驚世之才,卻能在遵循劉之野既定策略的同時,將參謀部治理得有條不紊,曹規蕭隨,秩序井然。
尤為難得的是,他對年輕許多的劉之野參謀長保持著高度的敬意,頻繁匯報工作進展,展現了良好的職業素養與團隊精神。
劉之野對徐榮的評價日益高漲,心中已暗自盤算,待時機成熟,他的職位晉升之際,參謀部將力薦其接替要職。
鑒于徐榮這一年來所展現出的卓越能力與不懈努力,師黨委方面,料想也會欣然應允,畢竟徐榮的實績與潛力,有目共睹,足以服眾。
倘若徐榮順利接過劉之野參謀長的重任,他留下的副參謀長一職,劉之野的心中已暗自鎖定人選,那就是裝甲團團長孟魯豫,擬讓其兼任副參謀長一職,此舉無疑將極大增強參謀部的指揮效能與戰略視野。
孟魯豫,是一位擁有海外深造背景的軍事精英,其履歷中不乏輝煌篇章。
他曾親自率領坦克勁旅,與m軍的機械化大軍正面交鋒,而且是硬碰硬還屢占上風,打的m軍王牌師屁滾尿流,展現出非凡的裝甲作戰指揮才能。
此番他若能加入參謀部,定能以其深厚的專業素養與實戰經驗,為參謀部注入新的活力與智慧,是一名非常難得地裝甲指揮型人才。
尤為關鍵的是,孟魯豫現已成為劉之野麾下不可或缺的得力干將。
兩人淵源深厚,早在抗m援朝的烽火歲月中并肩作戰,就結下了堅不可摧的戰友情誼,彼此間那份相互欣賞與敬重,歷久彌新。
今后將孟魯豫調入參謀部,實為劉之野深思熟慮之舉,意在進一步鞏固對二師的領導與掌控,展現了他深遠的戰略眼光與周密的布局。
針對這些忠誠的部屬,劉之野自歸來后,屢屢召見他們。久別重逢,他旨在穩定軍心,同時為這一系的支持者注入強心劑,激勵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