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櫻桃紅,四月底五月初,劉家莊種植的幾千畝小櫻桃進入集中成熟上市期。
劉家莊街道成立相關領導小組,制定工作預案,采取有力措施,打通小櫻桃產、供、銷、運、宣各環節,力促優質櫻桃產得出、銷得快。
“櫻桃好吃樹難栽”,栽下櫻桃樹,要等待漫長的3——5年才能收獲櫻桃果。
周末假日來劉家莊這里,避開城市的喧囂,躲進幽靜的天然氧吧里小住,晨起聽山間鳥鳴,喝口清涼山泉水,沿登山步道拾級而上,深吸負氧離子的清新空氣洗洗肺,感受一次“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詩意,都已不是夢想。
4月29日大天清早,在劉家莊南山地區櫻桃種植區,這里的櫻桃最早熟,號稱“京城第一枝”。
劉家莊街道農牧所,專門負責種植果木的劉富梓帶領著一群人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只見山里的小櫻桃樹縱橫相錯,遠遠望去,紅果點綴著綠葉嬌艷欲滴,許許多多工人正忙著把剛摘下的小櫻桃進行分撿、裝箱。
提及劉家莊的水果裝箱銷售策略,實為該村的一大創新之舉。此地出產的各類鮮果,諸如小櫻桃、西瓜、蘋果、桃子、梨、金絲棗、甜瓜等,皆配備有專屬的水果包裝箱,盡顯專業與細致。
這些水果不僅種類繁多,更依據品相精細分級,裝入各式精美的禮品盒與包裝盒中,盒面精心印制廣告,既美觀又實用,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與審美。
至于品相稍遜的果實,則采取散賣方式,以親民價格促銷,同時還可以轉化為釀酒原料、果汁、汽水乃至果脯等美味零食,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此策略之妙,在于有效提升了水果的附加值,減少了運輸途中的損耗,延長了保鮮期限,更在無形中增強了水果品牌的市場影響力與知名度。
為此,劉家莊地區還專門成立了一家紙箱廠,專門生產不同類型的包裝盒以及包裝紙。
隨后,這家紙箱廠迎來了業務的全面升級,不再局限于水果包裝的單一領域,而是將觸角延伸至各行各業的包裝用紙,涵蓋了學習文具的精致用紙、辦公環境的必備紙張,乃至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用紙,基本滿足了社會多元化的用紙需求。
鑒于造紙行業對環境的潛在威脅,尤其是對水源的污染與山林資源的破壞,劉家莊的紙箱廠采取了獨特的半加工生產模式。
他們巧妙地利用其他造紙廠提供的半成品紙張作為原料,進行后續的精細加工與定制。
這一策略不僅有效減輕了直接造紙帶來的環境負擔,減少了對清澈水源的污染,還避免了因砍伐樹木而對山林生態造成的破壞,展現了企業在追求發展的同時,對環境保護的深切關懷與責任擔當。
…………
“從天不亮就開始摘櫻桃,一直會摘到太陽落山,中午休息一會,每個工人算下來每天能摘百余斤。”劉富梓給前來視察的領導人們說道。
“今年櫻桃樹開花期間,天氣太熱灼傷了不少花朵,產量比往年略低一些,但口感不錯,個頭很大,甜度也很好。”劉富梓又接著介紹,過去劉家莊在種植櫻桃時,都是老一輩傳下來的土模式技術,果子味道、數量等都一般,櫻桃成熟后種植戶們也只是把壞果、殘果挑出來就裝箱……這一切讓劉家莊的小櫻桃在市面上名氣并不大。
由于櫻桃成熟期短、采摘困難、運輸不便、不耐儲存,村里以及果農增收緩慢。
后來,劉家莊為了打響當地櫻桃的品牌,轉變思維主攻技術與銷售。
邀請農業專家手把手向種植工人傳授種植櫻桃先進技術。
指導劉家莊自己附近的村子成立合作社,吸收了一批有思想、有能力的年輕人負責聯系各地收購商。
合作社成立后,把嚴質量門檻,實行統一模式管理、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物資提供、統一標準采收、統一產品收購、統一對外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