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鈺麟就這樣,成為了赤市當地的一名公安刑警。
從此之后,馬鈺麟依靠自己前半生練就的一手出神入化的尋蹤絕技,幫助公安機關破獲了不少大案要案。
部里對這樣的能人,肯定有會有關注,一遇到大案要案就會臨時抽調他前來相助。
劉之野與馬鈺麟的相識,可追溯至六二年專案組初建之時。
那會兒,馬鈺麟就以其超凡的追蹤能力,在專案組組內嶄露頭角,令劉之野心生敬佩,難以言表。
當年的專案組雖已解散,但每當有棘手之事,劉之野總會第一時間想到馬鈺麟,邀其前來相助。
一來二去,他們兩人之間,不僅有著默契的配合,更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很快,專案組根據劉之野的提議將退休在赤市老家公安局的馬鈺麟借調而來。
初見之下,馬鈺麟那布滿歲月痕跡的臉龐,儼然一副樸實無華的老農形象,讓郭局及專案組成員不禁心生疑慮。
他們暗自嘀咕,這位看似平凡無奇的老者,究竟藏著何種非凡能耐,竟能讓劉之野這等人物都贊不絕口?
但是,很快他們就明白了什么叫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馬鈺麟千里迢迢的從赤市趕到了京城。
到了之后,馬鈺麟不敢耽擱,立刻協同專案組進行調查。
唯一的證據就是現場的腳印,馬鈺麟對著腳印觀察了半天,很快得出了自己的結論。
之前,所有人都認為,鬧鬼事件是一人所為,但馬鈺麟認為,腳印來自于兩個人。
之所以此前沒有人做出這樣的猜測,是因為這兩個人的腳印實在太像。
也就可以證明,這兩個人的身高體態差不多,穿的鞋子也大概率是同一個型號,行進軌跡又如此一致,所以才互相混淆,擾亂了公安機關的偵破方向。
而且,馬鈺麟還提出,作案的很有可能是一對兄弟。
做出這個推測,同樣是因為腳印表達出來的高度相似性。
一棵樹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人的腳印也都是獨一無二的。
但是,朝夕相處的親人之間,腳印會有相似性。
馬鈺麟又通過步態判斷出,這兩個人的年齡大概在20到25歲之間。
除此之外,兩人的性格不同,一個較為沉穩謹慎,另外一個則相對莽撞跳脫。
因為,在兩個人的腳印拆分之后,就很容易發現,沉穩的那個,腳印是更有規律的,而后者則稍顯雜亂。
專案組的人聽著馬鈺麟這一番分析,不由目瞪口呆。
短時間里,馬鈺麟已經將搜尋范圍大大縮小了:一對生活在京城里,20歲左右的兄弟,兩人性格差異較大。
結合此前的一系列偵查結果,這對兄弟很有可能就是某個大學里的學生。
所以,他們才有時間出沒在海hd區的各個大學城中。
但雖說如此,hd區生活的大學生太多了,即便是縮小到兄弟這個范圍,能找出來的人也是成千上萬。
但馬鈺麟卻并不慌,因為,假使推斷正確的話,這兩個犯罪嫌疑人肯定還生活在hd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