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里,后院那位年邁的聾老太太,歲月不饒人,去年經歷了一場重病,雖僥幸脫險,但身體已大不如前,日漸衰弱。
她的身影,在多數日子里,都隱匿于后院,鮮少再出現在眾人的視線之中。
聾老太太臥床期間,易忠海夫婦與傻柱夫婦輪流承擔起照料她的重任。
那段日子,老太太的病情一度危急,仿佛隨時可能離去,但她命太硬,竟奇跡般地挺過了難關。
據劉之野的樂觀估計:“這老太太,估摸著再活個十幾年不成問題!”
提及易忠海夫婦,自與劉之野關系回暖以來,他們的命運似乎也隨之撥云見日。
這對夫婦不僅有了兒子易援朝,解決了晚年依靠的憂慮,更令人欣慰的是,易援朝自幼便展現出非凡的孝心與才華。
從小到大,他愈發出類拔萃,在軍旅生涯中更是憑借自身的不懈努力,成功考入軍校,成為他們這批知青參軍者中,首位通過個人奮斗實現軍校夢想的佼佼者。
樂的易援朝夫婦,每日皆是笑靨如花,而劉海中則暗自腹誹,心中不滿易忠海處處壓他一頭。
當然,怨氣最為深重的并非他,而是賈張氏,她時常怒不可遏地咒罵:“憑什么?就他們家的孩子能風光入伍,而我家的棒梗卻只能在那窮鄉僻壤里啃黃土?”
“這豈不是明擺著欺負人嗎?”她的言辭中充滿了不甘與憤慨。
確實,這院落中,棒梗那一批響應“上山下鄉”號召的孩子們,除棒梗外,男孩子們紛紛投身軍旅,而女孩子們中的佼佼者閆招娣,則被分配至國棉廠,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名工人。
唯獨棒梗,仍在s北那片貧瘠的山溝里,日復一日,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苦勞作。
去年,小當重蹈了他哥哥的后塵,同樣踏上了前往s北插隊的路。
賈張氏看著別人家的孩子,紛紛有了出息,只有自家的孫子孫女還在鄉下吃苦,她的心里能平衡才怪呢!
這份失衡讓賈張氏的日常言語間多了幾分尖酸刻薄,陰陽怪氣,難以捉摸。
然而,院內其余家庭皆是一片和諧,他們忙于自家的幸福,無暇顧及賈張氏一家的紛擾,自然也不愿多加理睬。
提及秦京茹,她近期正與一位廠內干部情投意合,全身心投入于自己的婚姻大事籌備中,對于賈張氏的破事,她已無暇顧及,索性選擇了置身事外。
要說這姑娘歲數也不少了,二十三四了,再不結婚就成老姑娘嘍!
以前的秦京茹坐井觀天,以為憑著自身的漂亮,就可以找一個好人家。
就是找不到劉之野這樣的,最不濟也要比傻柱、許大茂這樣的強。
后來經過社會的毒打后,她才明白即使是傻柱、許大茂這樣的人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
秦京茹終于醒悟,摒棄了不切實際的幻想。
趁著自己還青春年華,工作穩定且優越,她迅速覓得一位中專學歷的干部伴侶,對方家庭還是東城戶口,一切顯得那么順理成章。
…………
晚餐過后,鄰居們不約而同地攜著各式座椅板凳匯聚至前院,只為那方僅有的涼棚下的一絲涼爽。
恰在此時,一陣清脆悅耳的自行車鈴聲劃破寧靜,“叮鈴鈴……”悠揚而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