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彩旗飄揚,工兵團充分發揮了擁有大型工程機械,推土機、挖掘機、刮運平整機的作用。
一是為地方修水庫完成了巨大的土石方工程,二是鍛練了部隊操作手的實戰能力。
但是機械作業也有死角,局部的還需要人力手抬肩扛。一邊是機聲隆隆,一邊是扁擔、羅筐,小板車、獨輪車。
戰士們軍裝一脫,在工地上分不清誰是社員誰是當兵的。
特務連的作業面任務還是蠻艱巨的,天寒地凍,空中飄著雪花,易援朝他們穿著襯衣、背心,大家干的是熱火朝天。
易援朝推著裝了一二百斤泥土石塊的獨輪車從半山腰順坡而下,一點也不覺得冷。
勞動時,炊事班把飯送到山上,易援朝就著大白菜蝦皮湯,有時是大蔥、豆腐乳一頓能吃五六個饅頭。
這樣的勞動場面,不僅是基層官兵在熱火朝天的勞動,就是軍區參謀長劉之野這樣的大領導們,也帶領著機關干部一起前來參加勞動。
而且,戰士們吃什么,干部們也吃什么,絕對不搞特殊化。
劉參謀長說:“水利是農業的命脈。”
“我們是人民的子弟兵,只有老百姓們的農業生產……”
“我們當兵的流血犧牲都不怕,還怕流汗,辛苦嗎?”
這一年多,劉之野的工作重心逐漸地向軍區參謀部轉移,警衛二師也許不久他就可以徹底放手了。
作為衛戌區十萬大軍的參謀長,他身上的擔子也著實不輕。
劉之野的主要職責是協助衛戌區付司令進行軍事指揮和管理工作。
參謀部負責整理戰斗信息,為軍事首長提供資料并提出建議,同時向下級單位布置具體的戰斗以及訓練任務。
在部隊中,參謀長的地位非常重要,他們的建議和決策對于整個部隊的發展和作戰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
衛戌區全軍的冬季拉練,就是劉之野來負責的,因此他只能頻道到各部隊視察蹲點。
而這進行野外拉練,就會出現太多意外情況。
在天寒地凍的情況下,通信設備出了故障,免不了要對設備線路板進行測量檢查,必要時需用電烙鐵拆換零部件,才能修復設備。
這年月農村普遍沒有通電,野戰條件下無線電臺用專用電池和手搖發電機供電。
農家很少有生煤碳爐子烤火的,一是煤炭計劃供應,二是要花不少錢,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電烙鐵沒電不能用,火烙鐵又無處加溫。
一個偶然的機會,易援朝發現連隊衛生員用酒精燈給針灸的銀針高溫消毒。
他想,酒精加棉球放在一個鐵瓶蓋里點燃后給火烙鐵加溫。
一試效果出奇的好,一是烙鐵銅頭沒有氧化層,干凈如洗,非常容易吃錫,二是有足夠的熱量,焊出的焊點光潔無毛刺。
易援朝解決了野戰條件下,設備維修焊接的難題,還因此受到軍區的嘉獎。
每年的野外拉練,時間跨度大致相仿,持續一個多月,緊鑼密鼓地展開。
待這段艱苦而充實的訓練畫上句號,往往已悄然臨近歲末,為一年畫上了一個獨特的句點。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