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卡車翻山越嶺,在蜿蜒的盤山公路上穿行。“延川不平溝三千”,卡車顛簸著,女學生顛起來又落下,可她們絲毫不介意。
谷雨前后的連綿起伏的大山,滿山明綠,星星點點的野花,熏風送來好聞的山場氣息,好不愜意。
這雖然是一個貧窮的年代,卻也是一個沒有工業污染的年代。
樹枝上沒有迎風亂舞的塑料袋,路邊沒有拋棄的方便面袋子,連汽油味兒也那么好聞,一切都是原始的樸素的美。
折騰幾次,這次終于可以回家了。三位姑娘無心欣賞眼前的風景,她們眼睛一碰,會心地笑著。她們的心,早已飛回京城的家,飛回到家人們的身邊了。
到了平縣,已是傍晚。
她們拖著提包,找遍小城的飯店,卻都不被接受。原來,這里的飯店只收西山糧票,她們沒有出門經驗,帶的是全國糧票。
一天沒有吃飯,又很費勁地提著老式的大提包,饑腸轆轆,渾身無力。
最初的興奮已經蕩然無存。怎么辦?難道再返回去嗎?
開弓沒有回頭箭。
到底是京城來的知青,小當眼珠子一轉提議說,“咱這是共產黨的天下,還能吃不上飯?走,咱們找當地的縣委領導去!”
經人指點,她們走過一條灰渣小路,來到一排小院前。在簡陋的縣城,這里算是像點樣子的干部家屬院了。
走進去,小院樸素平凡。看見一位五十多歲的干部,頭發花白,瘦削顯高,形象俊朗。
他家門口貼滿……,眼前的這位領導大概正處在非常艱難的境地。
只見付領導吸著煙,似乎在思考問題,不是喜悅的表情,只是神情還算淡定。
他耐心地聽了三位女生的講述,完了二話不說安排愛人做飯。
晉省地區家家都備有饅頭,籠屜里一餾。炒的黃亮黃亮的胡蘿卜絲,熬的浮著米皮的小米粥。
正是長身體的年齡,又在車上顛了一天,大家也不客氣,吃了很多。
這真是好香好香的一頓飯啊。是一輩子難忘的香飯啊。
饃吃了,米湯喝了,飽了,心神安定了,小當她們過意不去,就各自拿出糧票和錢來,可人家堅決不要。——這可是糧食緊缺供應的年代啊。
天已擦黑。
幾位女知青如果再走出去,怕是走投無路。付領導見狀,喊來一個小伙子,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喊來通訊員”,說明情況,安排招待所住下。
第二天早飯后,在付領導的指引下,幾位提著包包,來到大河邊上,上小木船擺渡。船上有老鄉的豬,其聲如吼。
小當幾位沒有經歷過幾天農村生活,離臟豬又這么近,以為豬會咬人,都很恐懼。
捱到河對岸火車站,終于坐上火車。
有十多個小時吧,就到達京城永定門火車站。
已是半夜,沒有公交,當然也沒有出租車和私家車。
她們幾位斗膽攔住一位板兒爺,跳上車,各回各家。
小當回了南鑼鼓巷四合院時,已經是下半夜了。
這會兒,院內一片寂靜,眾人皆已沉入夢鄉。
她敲門許久,卻無人應答,正當小當無奈打算在門口將就一夜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