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是我,小當!快開門!”門外傳來急促而熟悉的聲音。
“哎呀!小當你怎么回來了?”秦京茹聞言,心中不禁一凜,詫異于小當為何會在這深夜時分突然歸來。
等她急忙一開門,卻發現門外還有劉之野在。
待她慌忙拉開房門,愕然發現門外竟還佇立著劉之野。秦京茹的目光中滿是不解,投向了劉之野,后者則對她輕輕頷首,解釋道:“小當回來了,我幫她開的門。”
言罷,他輕輕放下小當的行李,未做過多停留,便轉身離去。
秦京茹心中雖有諸多疑問,卻也未及多想,連忙將小當拉進屋內,急欲探明這突如其來的情況。
小當回家的這幾天也沒閑著每天都進進出出的,忙個不停。
也不知怎地,每次路過前院她都下意識的停下腳步,瞧一眼劉之野在不在。
…………
這是小當她第一次回家探親,真是一波三折。
等她們再回來時,延川大橋已搶修好了。
她們個個大包小包的,有給知青同學捎的香腸紅糖什么的,有給老鄉們捎的條絨布、尼龍襪,還有白底塑料鞋。
這年月,老鄉們穿的都是手納的千層底布鞋。見她們穿的白底條絨鞋稀罕,讓捎回來娶媳婦兒時穿。
小當當時腦子比較活泛,立即發現了這是門好生意,但是她們幾個也只敢私下里搞,沒有大張旗鼓的。
這年月里物資緊缺,地區間差異也大,她們回去探親,可以說也是回去采購,回到京城呀就是買買買。
她們可以做個中間商賺差價,另外借此機會經常回家探親。
小當她們初來乍到時,對插隊生活的新奇感尚存,尚能咬牙堅持。
然而,隨著日子如流水般逝去,那日復一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勞作逐漸消磨了她們的耐心與熱情,心中對城市的渴望愈發強烈,歸心似箭。
然而,這重返城市的念頭,實現起來卻非易事。
沒有家中的強硬關系作為后盾,這念頭也只能是鏡花水月,空中樓閣,難以觸及。
有的人就漸漸地死心了,有的姑娘還在這里結了婚。
但是,小當卻不想這樣把自己交待在這里,這幾年她的心里一直裝著一個人,她一心想回去。
她們這些知青里有個姑娘叫王霞,出生在京城高知家庭,父母都是大學老師。
當初她帶著很大的熱情而來,誰料,到了這里就傻眼了。
這里竟沒有房子,都是一孔孔的破窯洞,而且吃得也不好,整天就是土豆和高粱餅,她實在咽不下去,不到一個星期就瘦了10斤。
這些還能勉強忍受,可農活卻讓她吃盡苦頭。用扁擔挑了一天糞,肩膀就磨破了皮,疼得她直掉眼淚。
她真是一刻都不想多待,不過一個男人的出現,讓她找到了一些生活的樂趣。
這些還能勉強忍受,可農活卻讓她吃盡苦頭。用扁擔挑了一天糞,肩膀就磨破了皮,疼得她直掉眼淚。
她真是一刻都不想多待,不過一個男人的出現,讓她找到了一些生活的樂趣。
男人叫杜海濤,是村長的兒子。
他初次看到這個漂亮的城里姑娘,就對她充滿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