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都是小孩子們去,一手執籃筐,一手執棍子,或者鉤子,蹲著敲打別人燒過的殘煤,把外層灰燼敲去,取其尚未燒盡的核兒放入籃筐。
普通人家大多使用煤球爐子,經濟稍微好點的才有錢使用帶煙筒的“洋爐子”,煤氣這個看不見的“殺人狂”每年都能會“帶走”不少人,其中不乏青春年少的……冬天是煤鋪老板的發財季節,煤價幾天一漲也是常事,摻土、潑水……都是習以為常的手段,煤鋪老板這時想盡辦法賺錢。
如今,劉家莊的村民們已享受集體供暖逾十年,家家戶戶暖意融融。
屋外,寒風凜冽,雪花紛飛,氣溫直逼零下二三十度,一片銀裝素裹;而屋內,卻是另一番景象,溫暖如春日午后,讓人一踏入家門便迫不及待地脫下厚重的棉衣,否則那份悶熱簡直讓人難以忍受。
這集體供暖的便利,不僅讓村民們免受嚴寒侵擾,更顯著地減少了煤炭的使用,與京城冬日里那彌漫不散的煤煙味形成鮮明對比,真正實現了既溫暖又環保的冬日生活。
這一切的成就,皆源自劉家莊十數年如一日深耕的沼氣發電項目。
它不僅高效滿足了當地蓬勃工業發展的電力需求,更切實解決了村民們的日常取暖與炊事之困,同時,也為劉家莊的生態環境筑起了一道堅實的綠色屏障,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
不過,煤炭也不是在劉家莊的日常生活中完全消失了,像是劉家莊西岸老區的一些平房四合院里,冬天里還有給火炕生火取暖做飯用。
劉之野對那滾燙的熱炕情有獨鐘,歸家首事便是躍上炕頭,享受那份獨有的溫暖。
家中火爐不息,沸水翻滾,源自自家深井的清泉,水質清澈,勝卻村中自來水一籌。
此時,泡上一壺今年的新“西山茶”,茶香四溢,啜飲一口,暖意涌上心頭。再配以瓜子花生,邊嗑邊看書,那份愜意,沒誰了!
愜意歸愜意,但他心中也有著化不開的憂愁。
這馬上就要到新的一年了,明年可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發生了很多大事。
面對即將到來的那場大地震,劉之野心急如焚,這好不容易穿越一回,他怎么也不能讓悲劇再次發生。
…………
每當煙囪淌出的煙油凍成冰溜子時,京城進入深冬。
深冬的京城非常寒冷,北風呼嘯著掠過大街小巷,一冬難得停下來。
豁子外是風口,護城河邊的垂柳像卸了妝的女人,發絲凌亂,肆意張揚。
南鑼鼓巷西邊就是什剎海,現在結了厚厚的冰,去湖中的小島不再是難事。
行人縮在笨重的棉衣里,哈氣在領子和眉毛上凝結成霜。無風的日子,老人們出來曬太陽,聊往事。
三大爺閆埠貴又一次無功而返,天太冷了,這魚也不好釣了。有的冰面太厚砸開半天,不大一會兒就給凍上了。
閆埠貴喜歡釣魚,過去釣魚他是為了生計,現在釣魚是為了樂趣,不可同日而語。
“呦!閆老師這就回了?”
“回了!今兒個出師不利,明兒個再戰!”
“嘿!閆老師您這是屢敗屢戰吶!”
“先讓這些魚兒得意幾天,等我回家養精蓄銳再來收拾它們!”
“老哥幾個,我先走一步,回兒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