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七十年代中后期,夏天里京城老爺們個個就開始吹起了啤酒。
想喝酒時每家就派一個人,拿著暖水瓶就來供銷社或者酒鋪,不灌滿不算完。
每當一入夏,就喝的劉家莊產的“燕京”啤酒快要斷貨了。
“燕京”啤酒,是劉家莊“野山酒廠”的又一主力產品。
六月份的京城,天氣逐漸變得熾熱起來,仿佛連空氣都充滿了焦躁的氣息。
在這繁忙的都市中,人們經過了一整天的奔波與勞碌,心中都渴望著能找到一絲慰藉與放松。
對于那些普通的百姓而言,在這炎炎夏日里,還有什么比喝上一杯冰鎮的啤酒更為愜意的事情呢?
啤酒的清涼與甘冽,仿佛能瞬間帶走所有的疲憊與煩惱,讓人沉醉其中,無法自拔。
近年來,騎三輪拉車的活兒似乎變得愈發搶手了。
安五爺便是這眾多“板爺”中的佼佼者,每天所賺的錢財竟然比一個八級工人還要多。
既然賺了錢,那自然是不能虧待了自己的肚子。
傍晚,安五爺先是來到了一家小酒館,打了一暖壺冰鎮的啤酒。
那啤酒的泡沫細膩而豐富,散發著誘人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
隨后,他騎上的三輪,來到交道口附近的副食品店,準備再挑選幾樣下酒的小菜,好讓自己盡情地享受這份難得的愜意。
等他來到副食品店門前時,剛好遇上正在門口東張西望的小李。
安五爺看他老半天沒進門,尋思著問問咋回事。
原來,小李是從外地來的報社記著,對四九城的胡同文化和“二鍋頭”文化都很感興趣,尋思來這打開看看,是不是能發掘點老京城過去的故事。
安五爺明了來意,高興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連聲夸“小伙子真機靈”,還向他解釋道:“大概是民國時候,咱四九城的爺們喝二鍋頭,才開始吃下酒菜,這副食店也就一點點開起來了,不過老板和旁邊小酒鋪的老板關系一般。”
“酒鋪里喝了酒,花生米、拌西紅柿、豬頭肉、醬牛肉這些下酒菜就在酒鋪里要了,在副食店里買的,都是要回家喝的,你說他倆這關系能處不?”
記者小李一下子明白了安五爺的意思。
安五爺笑著道:“走吧,進去看看,正好我買點副食,這兒現在還開著呢,以前老板是李掌柜,不知道現在退沒退休,我也好些日子沒來了。”
小李跟在安五爺身后進了屋,里面都是百姓生活必備的醬油、大醬什么的,還有副食……
安五爺買了倆肘子,便付錢邊念叨著:“以前大家伙喝酒,哪能吃得起這么貴的肉,一點就能配酒喝了。
喝的也不是什么貴酒,【紅星二鍋頭】,【蓮花白】喝的就夠勁兒,后來又喝上了【燕山】、【太行】。
還是喝【太行】夠勁,這酒除了貴點兒,沒毛病。
家里沒錢的,拿空酒瓶來打,有一毛三和一毛七一兩的散酒,也能喝。”
小李掏出筆記本了,一邊“刷刷”的速寫起來,還笑著回應安五爺道:“大爺,我們島城人也喜歡喝【燕山】、【太行】,這酒確實不錯,我們當地政府都拿來宴請賓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