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放學后,他們匆匆忙忙吃完晚飯,就聚在劉淑賢家一起挑燈夜戰,有的時候每晚只睡三四個小時。
幸虧劉之野家里大,否則還真安排不下這十來個學生。
幸虧劉之野家中寬敞,否則這十多個學生還真難以找到合適的安頓之處。
劉家人對這些孩子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與支持,他們不僅歡迎這些學生的到來,還特意將前院的東廂房整理出來,作為他們的補習教室。
這里寬敞明亮,為學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崔教授負責給孩子們補習理科,她以其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耐心的講解,贏得了孩子們的尊敬和喜愛。
而劉竟齋則負責文科的補習,他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讓原本枯燥的文科知識也變得生動有趣起來。
在飲食方面,劉家人同樣沒有虧待這些孩子。
吃的喝的應有盡有,而且比他們在家里吃的好多了。
鄧茹知道這些孩子正在長身體,所以經常給他們準備宵夜,還有各種水果零食,讓孩子們在學習之余也能享受到美食的樂趣。
如此周到的安排,讓這些學生感覺自己不像是來上輔導班的,反而更像是來劉家度假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沖刺,劉淑賢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走進了高考考場,和比她們大十歲左右的考生一起,參加了這場高考。
12月的京城,寒風透過門縫鉆進了這個坐滿了人的教室。
但教室里有一個坐在最后一排里的劉淑賢卻并沒有感覺到冷,而是只顧著伏案奮筆疾書。
這個在許多人生命里普通的一天,卻是她們這些人命運巨變的開始。
在劉淑賢的鄰桌,坐著另一位女孩,她的筆下同樣流淌著如神助般的文字,與劉淑賢的才思敏捷不相上下。
這個考場內,除了這兩位女孩,其他人的臉上則寫滿了各種情緒與表情。
當劉淑賢完成答卷,距離考試結束還有一段充裕的時間。她細心地復查了一遍試卷,確認無誤后,心中涌起一股輕松愉悅之情。
在這份好心情的驅使下,她甚至還有閑暇去觀察周圍的情況。
恰在此時,那位鄰桌的女孩也剛好完成了試卷,她抬起頭,恰好捕捉到了劉淑賢投來的目光。
兩人的眼神在空中交匯,隨即綻放出會心的一笑。
這可能就是命運的安排。
劉淑賢后來再一次與這女孩相逢時,才知道她叫柳學紅。
她也是這一年,京城市文科高考狀元。
她的作文《我在這戰斗的一年里》更是在之后登上了《人人日報》,由此憑借著高考如愿的進入了京大。
在這里她與劉淑賢成為了同班同學,而且還成為了室友和閨蜜。
柳學紅不同于別的孩子,從一出生起就被培養學習,從小升初到中考到高考一直扛著學習的壓力。
柳學紅從記事起就對學習沒有太大的概念,也就沒有所謂的升學壓力。
就這樣,她簡簡單單地就修完了從小學到高中的學業。
作為讀完了高中的知識青年,柳學紅自然毫無懸念地來到了農村插隊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