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過了臘八,年味就越來越濃。
這年頭老百姓們日子過的雖然不富裕,但是對過年的期盼和喜愛卻是真真兒的。
有的人家里起碼兩個月前就為了過年做準備。
收拾一年攢下來的票兒,一張張地捋好,用皮筋一綁,恨不得每天回家都數一遍,就盼著過年那天去拿著票兒把年貨都買回來。
置辦年貨不僅“一票兒難求”,有了票兒也不一定能換購到東西。
于是,老老少少都大早起來去副食店門口排大隊買年貨,也是一道年前必見的風景線。
時間到了70年代末,春節市場大部分商品數量總體有所增加,但依然遠遠談不上充裕。
在四九城每個人的指標是花生4兩,瓜子3兩左右,海水魚,憑證每人供應2斤,其中黃魚半斤……
真的是民以食為天。
可以說置辦年貨,小到一個家庭,大到整個城市,都在為了“吃得好”而忙碌,家里每多一樣東西,這心里才踏實一分。
而且春節期間,也是走親訪友最集中的時候,因此這送給各家的禮品也成了年貨的一部分。
逛親戚時,帶上一包茶葉、兩瓶酒或者是點心匣子,一定是拜年少不了的禮數。
茶,必須得是茉莉花茶,四九城人就愛喝這一種,前門大碗茶過年期間可是喝不著的。
酒,除了“紅星二鍋頭”,大多數人會選擇購買“燕山”、“太行”,既拿得出手,價格也合適。
“野山酒”出產的酒不管是家里來客喝,還是走親戚送禮都倍有面兒。
京城,最有名的當屬稻香村,牛舌餅、薩其馬、棗糕等都是自家儲備和贈送親友少不得的。
除了辦年貨,春節最讓小孩子們期盼的就是能穿一身嶄新的衣服。
過年的時候買上點新布料,給家里的小孩添上一件新衣服,就是很開心的了。
在劉家莊地區又是另一番景象了,春節前夕,劉家莊商業區顯得格外繁榮,許多商店修飾一新,貨架上的商品琳瑯滿目,不少商店還恢復了傳統商品的經營。
從早到晚,馬路上熙熙攘攘,人們正在歡樂地購買成衣準備過新年。
如今的劉家莊商業街比起四九城繁華的王府井大街,也不遑多讓。
不管是在那里,年前最忙的地方肯定是理發店。
年前去理發店里想美發你得排隊。
多年來,春節前就屬這兒的生意最好。
一方面背地有“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老例兒,一方面為了討個大“發”財源的彩,也必須從頭做起。
……
雖然說,劉家人是不缺吃喝的,但是家里的孩子們依舊是抵擋不住過年的誘惑。
高考一結束,劉淑賢就如同脫韁的野馬,盡情釋放著壓抑已久的歡樂。
與那些焦急等待高考成績、心中忐忑不安的考生們截然不同,劉淑賢顯得格外從容自信,仿佛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劉之野對女兒的考試成績始終有些放心不下,于是通過多方打聽,好不容易弄到了剛考完的高考試題。
一家人給劉淑賢估起了分數,結果令人喜出望外,分數確實挺高。
除了作文這一主觀題難以準確估分外,其余四門科目,劉淑賢的估分都在一個相當可觀的水平,總分很可能超過4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