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傳說有一年,京城里突然起了瘟疫,幾乎每家都有病人,且醫治不好。
天上月宮的嫦娥看到此情景,就派身邊的玉兔下凡去為百姓們治病。
玉兔下凡后就變成一個少女,騎上馬、鹿、獅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內外,為人們治病。
人們為了表達謝意,紛紛送東西給她,但玉兔卻什么都不要,只是向人們借衣服穿,每到一處就換一身裝扮,有時還穿著男人衣服。
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了月宮中。
所以,為了紀念玉兔,人們就用泥塑造了各種各樣玉兔的形象,姿態萬千,非常可愛。
為了感謝她給人間帶來的吉祥和幸福,所以每到農歷八月十五那天,每家都會供奉她,給她擺上好吃的瓜果菜豆,并尊稱她為“兔兒爺”。
大部分“兔兒爺”是,人形兔面,用泥制成涂彩,最大者達一米左右,最小者二三寸。
一律是廣瓣嘴,支棱著兩只耳朵,面頰如粉,身披“戰袍”,“頂盔貫甲”,背插一桿靠背旗。
有的兔兒爺“騎”虎,有的“騎”獅子,有的“騎”象,還有的“抱”著執杵搗藥之小免。
雖然是泥做的,倒也能顯出一副威風凜凜的神態。
…………
八月十五這天晚上,月華高照,銀輝灑下。
劉家人忒講究,就在院里、屋里點了好些燈,讓天上的月光與地上的燈光交相輝映。
當院面向東南方對月設下香案,擺滿了時鮮瓜果,諸如西瓜、蘋果、葡萄、棗、梨、栗子等,還有熟食毛豆、五香花生、芋頭之類。
桌后掛著“月光馬兒”也叫“兔兒爺碼”、“月宮碼”。
這是一種木刻水彩印制的畫兒,在香蠟鋪和南紙店也都買得著。
長者可達七八尺,短者也二三尺。
畫面的上半部有太陰星君(即月神)像和傳說中的廣寒宮,下半部是玉兔如人立著持杵搗藥圖。
祭月時,將此畫粘貼于用高粱稈做的架子上,放置祭桌的后邊。
桌上的香爐上插一枝生毛豆,代表月中的桂樹。
還要插上象征月亮里婆娑樹的雞冠花,當然,也不能缺少帶枝的熟毛豆,因為兔子最愛吃的是毛豆。
案前放上的這些東西,都是有寓意的,不是胡亂擺放的。
毛豆枝,代表月中的桂樹;雞冠花,象征月亮里的娑羅樹;九節藕,象征“九九”至尊意。
供桌上除擺放水果有講究外,上供用的月餅,也是有講究的,必須是“自來紅”,而不能是“自來白”。
據說一是討個吉利,二是好看好吃。
供品擺放完畢后,還要在供桌前鋪有一塊紅氈供人們祭拜之用。
一切就緒,大伯母帶著全家大大小小的女眷,準備紅燭高燒,焚香拜月。
和春節祭祀的形式一樣,待布置停當后。
拜月時,一般是徒手望空而拜,另外所謂拜月,就是向嫦娥遙拜,所以中秋拜月,一般是婦女拜,男性則不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