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國就想:“她思想上究竟有什么顧慮呢?”
為了解開這些謎團,李愛國決定再次與魯曉霞進行深入交談,以消除她的顧慮。
經過思想工作,魯曉霞終于放下了心中的防備,向李愛國等人詳細講述了她所了解的情況。
原來,在案發前兩日的晚上九點,袁恩義曾來到魯曉霞家中,告訴她有人送給他兩根來自園林局的木頭,并打算找人運來存放在她那里。
不久后,便發生了楊木失竊及老人被打的事件,這使得魯曉霞對袁恩義產生了強烈懷疑。
18日早上,魯曉霞請假前往袁恩義家,恰好遇到王昌也在場,兩人在低聲交談。
當魯曉霞詢問袁恩義是否拿了木頭時,袁恩義最初否認,但在她的追問下才承認木頭是他所取,并透露:“那老頭不讓我們離開,我的哥們就動手打了他兩下。”但是,袁恩義并未透露參與偷竊的具體人數以及實際動手打人者是誰。
魯曉霞透露的信息很重要,該情況對案件進展具有重大意義,葛叔平立即指示專案組圍繞袁恩義及其社會關系展開了調查。
袁恩義是陶瓷廠的員工,曾因偷竊和lm活動被公安機關處理過。
在案發前一晚,有目擊者證實其家門口停放著平板三輪車,并于深夜時分離家外出。
此外,王昌是袁恩義的同車間同事,過去也有偷摸行為,發案以后王、袁兩人接觸頻繁。
袁恩義還有個弟弟叫袁恩明,前年5月因為打架動刀子傷人,被勞動教養。
袁恩明16日請假回京,17日才回農場。
農場管理人員反映,袁恩明返崗后情緒低迷,行為異常。
鑒于袁恩明的過往行為及其案發時恰好在家的情況,李愛國等人認為其參與作案的可能性極大。
李愛國決定首先針對袁恩明進行重點突破。
但是,前往農場對其進行審查的偵查員很快就返回,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袁恩明為何能如此堅守口風?他是否真的與案件無關?
專案組再次進行深入研討,多數成員認為,由于他受過打擊,有對付公安機關的一套辦法。
過去敢拿刀子扎過人,心毒手狠,很可能是行兇的主犯。
估計由于他罪行嚴重,在沒有直接證據的情況下,是不會輕易交待的。
因此,要想打開缺口,就必須另外選擇突破點。
葛叔平決定調整策略,從袁恩義的其他社會關系入手。
經了解,發現袁恩義的叔伯弟弟袁恩平具有潛在嫌疑。
袁恩平是客車制造廠的工人,五月上旬曾幫助袁恩義蓋房,并在夜間騎著三輪車外出偷建筑材料。
專案組認為袁恩平可能與案件有關聯。
袁恩平是剛參加工作不久,比較年輕,過去也沒發現有什么問題,李愛國于是決定選擇袁恩平作為突破口。
8月14日上午,李愛國帶隊在宣武客車制造廠保衛干部的陪同下,找到了袁恩平談話。
起初,袁恩平顯得異常緊張,他僅僅交代了五月上旬幫助袁恩義蓋小房時,夜間外出偷取磚瓦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