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那名中年男子駕車駛向郊外時,那個女干部馮娟在途中意識到了情況有些不對勁,于是她強行下車。
正當那名中年男子一瞧自己要做的事情暴露,就換了副臉色,意圖強行把她馮娟拽回車上的時候。
恰好有幾個人騎自行車在此經過,馮娟趕緊大喊大叫求救,那名中年男子見事不可違只好趕緊開車逃跑了……”
聞言,葛叔平與李愛國對視了一眼,都發現了對方眼中的興奮。
這兩個案子都與小臥車(豐田海獅)有關,作案手法也幾乎一致,極有可能兩起案件就屬于同一人所為?
那么這個人究竟是誰呢?
時間很快來到了1979年的1月24日。
這天上午,終于有了新的線索。
在某部隊大院,負責車輛調度的車隊長告訴前來調查刑偵案人員,他們這里有一輛橫尾燈的豐田牌小臥車,負責開這輛車的司機名叫耿三桂。
1月10日那天,這輛小臥車的去向不明,轉天上午10點多鐘,耿三桂才將車開回來。
車隊長沉著臉問他:“你昨兒個開車去哪兒了這是?還有沒有紀律了?這車是你自己個兒的想怎么開就怎么開?”
耿三桂觍著臉說:“哎呦!隊長真對不住。昨兒個我有個親戚得了急癥,我開車拉著親戚去醫院,所以沒能及時把車開回來,您看……”
“這次因你事出有因,就饒你一回,但下不為例啊!你們偶爾的公車私用,我也理解,畢竟咱們都是司機,吃這碗飯的。但是你得跟我匯報是不是?”由于耿三桂經常公車私用,所以車隊長也沒有深究他。
刑偵人員詳細詢問了耿三桂的出身以及平時的為人情況。
得到的答復是,耿三桂是貧農出身,父母雙亡,十五歲參加工作,當過兵,轉業后被分配到油田工作,后被調回京城。
由于他的駕駛技術過硬,于是安排他進了車隊,擔任某首長的司機。
這個人的外表不錯,但人品不咋地,愛貪小便宜,多次將公家的東西據為己有,那輛小臥車也被他視為“自己的車”,經常用作私用。
這一情況被及時的上報回了專案組。
葛叔平與李愛國非常重視這一發現,由李愛國親自帶隊前往某部大院。
隨后,組織刑偵人員對這輛小臥車進行了技術鑒定。
結果發現車內頂棚等處的人造革上有多處破痕,在車的后座下面有血跡。
技術人員立即對血跡進行采樣,立即送回去進行化驗。
不出李愛國所料,經化驗,與被害人曲麗珍是同一血型。
另外在該車的后備箱內,發現一個鐵制工具箱。
打開后,找到其中有一把圓形鐵錘,直徑正好是2.5厘米,錘把上也有血跡,經化驗與死者血型相同。
至此,葛叔平與李愛國等人心情大好,這案子差不多水落石出了。
這些確鑿的證據無疑將耿三桂推向了重大嫌疑犯的位置。
葛叔平面露冷笑,語氣中帶著幾分不屑與憤怒:“這小子,真是隱藏得夠深啊!李愛國,你立刻行動,去把他給我抓來!”
李愛國聞言,神色一凜,毫不猶豫地回答道:“是,處長!”
然而,即便證據確鑿,他們也不能貿然在大院里動手抓人。畢竟,這里是軍隊的地盤,需要先跟相關首長打好招呼,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
葛叔平雖然心中有些忐忑,但還是硬著頭皮去找了領導。出乎意料的是,這位領導不僅十分通情達理,而且嫉惡如仇,對葛叔平的請求沒有絲毫阻攔,反而還提供了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