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大年初一。
這個時候,警衛二師工兵團已經從京城南下到達前線一個月了。
工兵團駐扎在邊境的幾個村子里,易援朝和他的連部住在一個村子里的學校。
其他的人都住在村民家里,每家住一個班。
這間所學校比較小,只有兩間教室,一間堆放學生用的桌椅,一間作為他們連的會議室。
學校沒有掛牌,而且是小學放寒假期間,易援朝索性就住在老師的辦公室里。
戰前是繁忙的,訓練是緊張的。
將近一個月了,戰士們沒休息過一天。
為了適應南方作戰,也為了增強大家的體質,是常訓練內容增加了爬山和夜行軍。
每天早上起床爬山一小時,相當于出早操。
每天晚上走一個小時的田埂,這就是夜間行軍訓練。
要求是“風雨無阻、雷打不動”。
一月二十七日,正值年三十這個闔家團圓的日子,按照往年的慣例,連隊會舉行一場盛大的會餐,并且士兵們也能享受到幾天難得的假期。
然而,由于他們身處前線,戰斗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因此一切活動都必須嚴格按照戰時條例來執行。
晚飯前,連長易援朝神情莊重地宣布了春節期間的“放假”安排:“同志們,考慮到今天是年三十,我們今晚就不再走田埂進行夜間訓練了。
明天是大年初一,新年的第一天,大家早上也不用再爬山進行體能訓練了。
但請大家記住,這只是短暫的休整,其他的日常訓練還是要照常進行,我們不能有絲毫的松懈。”
會餐時,餐桌上的菜肴自然要比平時豐盛許多,雞鴨魚肉等平日里難得一見的美味佳肴紛紛上桌,讓戰士們大飽口福。
自從來到南疆以后,戰士們的生活條件要比之前好了許多。
原來每星期才能吃上一次肉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在每天都能吃上肉,這對于戰士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鼓舞。
盡管伙食標準并沒有提高,仍然是每天每人不到五毛錢,但戰士們卻吃得津津有味。
原來,這些肉都是部隊在接到南下打仗的命令后,從京城帶來的。
當時,每個連隊都把能殺的豬都殺了,內臟做了菜,而肉則經過腌制后帶了過來。
這些臘肉雖然沒有經過晾曬,但味道卻十分獨特,讓戰士們在艱苦的戰爭歲月中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節日的喜慶。
要是往常,吃了年飯就該打打撲克,輸了的掛水壺、貼紙條等等。
現在是沒有撲克,可能也這份心情。
其實大家最想做的是能給家里寫封信,從去年12月10日傳達總部命令以來,誰也沒給家里寫過信,所有干部戰士都給家人玩起了“失蹤”。
不能離開村莊,外出都應兩人以上(包括上廁所)。
因為什么沒有娛樂活動,大家只好提前睡覺,睡沒睡著、是否有人在被子里流淚也只有自己知道了。
初一早上不用爬山本可以睡個懶覺,也許是三十晚上睡得太早、也許是起早床習慣了、也許是……,大家還是起得比較早。
起床后大家不約而同地在學校的操場上散步,看看附近的田地,農民已耕作好準備插秧;望望遠處的高山,翠綠翠綠的。
南疆的山水甲天下,邊境這的風景也不錯。
跟北國不一樣,這地兒根本沒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