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戰前,夏軍在劉之野的精心策劃下,已經完成了周密的作戰部署。
劉之野巧妙地運用了聲東擊西的戰術,他果斷下令,讓41軍的122師向朔江方向發起迅猛的進攻,而123師的368團則直撲茶靈。
與此同時,其他的部隊也協同作戰,對平高的東部、北部以及南部地區展開了全面的攻勢。
這場聲勢浩大的正面進攻,實則是劉之野精心布置的一個局。
他的真正目的,是要吸引敵軍的主力,從而為后續的穿插行動創造有利的條件。
在正面戰場與敵軍周旋的同時,劉之野也悄然行動。
他派遣了41軍的121師和123師,并配備了軍坦克團以及軍區的水陸坦克部隊,準備向班莊和扣屯方向實施大膽的穿插。
這一戰術部署,旨在形成對敵軍的包圍之勢,將其一舉殲滅。
劉之野的這一決策,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在亞熱帶山岳叢林地區,他大膽地采用了大規模坦克穿插作戰的戰術,這是敵軍所完全沒有預料到的。
劉之野堅信,只要能夠打通穿插的通道,部隊便能在一天之內迅速抵達作戰目標,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扣屯在平高地區的戰略地位無可替代,它如同一枚關鍵的棋子,牽動著整個戰局的走向。
劉之野副參謀長向123師下達了清晰而堅決的作戰指令:他們必須如同鋒利的匕首,直插扣屯的心臟地帶,并與友鄰部隊緊密配合,共同向敵364師的師部發起猛烈的攻勢。
指揮部對這次行動的時間要求極為嚴格,他們要求123師必須在總攻的號角吹響后的七個小時內,迅速占領扣屯,從而徹底切斷平高之敵的退路,將他們牢牢地困在這片戰場上。
為了確保這次穿插作戰能夠萬無一失,劉之野展現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特意調配了裝甲部隊前來支援。
這一決策無疑是他善于運用機械化部隊作戰智慧的又一例證。
他深知,在這片山地叢林中,坦克和裝甲車的突擊力量將如同猛虎下山,勢不可擋。
然而,戰場上的形勢總是變幻莫測。
由于夏軍部隊缺乏在當地叢林地帶的作戰經驗,再加上地形錯綜復雜,通信聯絡也極為不便,劉之野的這一戰術構想在執行過程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但即便如此,劉之野依然保持著堅定的信念,毫不動搖地指揮著各部隊按照既定的戰略意圖,穩步向前推進。
1979年2月19日,123師接到了一項艱巨的任務——穿插扣屯。
這支英勇的隊伍,盡管僅下轄兩個步兵團,卻還需同時肩負起阻擊來自平原、大原方向援軍的重任。
他們肩上的擔子,無疑是沉甸甸的。
戰士們身負厚重的裝備,踏上了這條充滿未知與挑戰的征途。
沿途的景象令人心生敬畏,山高林密,道路曲折難行,部隊的行軍速度也因此大打折扣,遠未能如預期般迅速前進。
為了確保行動的絕對隱蔽性,123師先遣隊果斷關閉了電臺。
即便在休息之時,他們也極少開啟通信設備,以免暴露行蹤。
這一決策,雖然確保了行動的隱秘性,卻讓指揮部的劉之野難以實時掌握部隊的具體動態,心中不禁生出幾分憂慮。
時間緊迫,轉眼間已是2月20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