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清晨,他們便開始在扣屯和郭梅地區緊鑼密鼓地構建完整的防御體系。
這一體系不僅涵蓋了堅固的工事和巧妙的火力配置,還充分考慮了地形地貌和敵情變化,展現出了高度的戰略眼光和戰術智慧。
這一系列的舉措為后續占領扣屯其他地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整個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有了前沿陣地作為堅實的后盾,后續部隊的推進整體而言頗為順暢。
然而,362團卻遭遇了一個棘手的問題:由于兵力過于分散,后勤補給的難度陡然增大。
彼時,361團與扣屯之間的距離尚有十公里之遙,而363團更是遠在220公里之外。
這種極度分散的部署,不僅讓物資彈藥的運送變得異常艱難,也使得各部隊之間難以迅速相互支援,形勢頗為嚴峻。
362團曾多次向上級部門懇請批準與363團會合,但遺憾的是,這些請求均未得到批準。
作為穿插部隊的先鋒,362團只能咬緊牙關,堅守在陣地上,為后續作戰提供至關重要的情報支持。
幸運的是,在班俊地區,部隊意外發現了一處糧庫。
22日下午,指揮部迅速行動,組織了一支送糧隊前往扣屯。
經過一番努力,總算是解決了362團官兵的給養難題,讓他們得以繼續堅守陣地。
相比之下,363團的補給行動就顯得不那么順利了。
2月24日,該團派出3個連隊前往班俊接運物資。
然而,由于帶隊領導在警戒方面疏忽大意,部隊在途中不幸遭到了敵軍的伏擊,損失慘重。
補給隊伍在蜿蜒狹窄的公路上艱難前行,卻突遭敵人猛烈的火力壓制。
隊伍被迫緊縮,隊形擁擠不堪,根本無法有效展開。
帶隊的干部在激烈的戰斗中不幸犧牲,一時間,整個部隊仿佛失去了主心骨,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境地。
運糧隊的前后,雖然各自部署了一個排的兵力進行警戒,但在失去了統一指揮的情況下,這些士兵也顯得手足無措,部隊迅速陷入了混亂之中。
團部雖然遠遠地聽到了前方傳來的激烈槍聲,但因為他們剛剛在扣屯站穩腳跟,立足未穩,根本不敢貿然出動支援,只能焦急地觀望。
這次伏擊戰所帶來的損失令人痛心疾首:在接糧隊的二百多名勇士中,有上百人英勇犧牲,41匹承載著重要物資的軍馬也永遠地倒在了戰場上。
盡管戰士們憑借著頑強的意志和出色的戰術,最終擊退了敵人,但這場勝利的背后,是我軍無法估量的沉重代價。
伏擊事件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敲響了警鐘,讓部隊上下都意識到了形勢的嚴峻。
為了防范敵人的再次襲擊,指揮部迅速作出決策,將兵力集中部署在扣屯的公路交匯處,形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從21日到28日,短短一周之內,361團、362團3營、363團等部隊如潮水般涌入扣屯,為接下來的戰斗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在扣屯這片相對安全的土地上,123師終于得以暫時放下緊繃的神經,獲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
他們深知,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勝利。
因此,部隊上下都抓緊時間,積極補充新兵力量,充實彈藥儲備,同時還將350多名在戰斗中負傷的勇士安全轉送回國,讓他們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
…………
2月份,劉之野作為指揮官,親自督戰,率領著部隊與“白眼狼”在平高地區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