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7點左右,兵分兩路的夏軍幾乎是同時遇到了敵軍,雙方交上了火。
好消息是大家遇到的都只是小股敵軍,規模僅僅只有幾十人,所以對方很快被夏軍驅散。
但能碰到敵軍,那就說明敵軍已經在嘗試返回防線了。
并且槍聲可能已經吸引了敵軍大部隊,因此在這里多停留一刻,就多一分危險。
然而等戰士們走到掩埋遺體的兩處地方后,又遇到了一個非常麻煩的問題。
此時距離烈士們的遺體被掩埋已經過了差不多半個月的時間,以“白眼狼”境內的溫度和這么長的時間,烈士們的遺體早就出現了嚴重腐敗。
面對這個棘手的情況,領頭人一咬牙,決定就地火化烈士們的遺體,帶著戰友們的骨灰回國。
隨后部隊開始收集木材,并慢慢將戰士們的遺體挖掘了出來。
部隊冒著被敵軍包圍的風險,前前后后花了好幾個小時,終于處理完了108位烈士的遺體。
小心的將烈士們的骨灰裝入收尸袋,并一一標注上烈士們的名字。
隨后這支小部隊完成了收斂遺體的任務順利回國,而這108名烈士,最終也被葬入了烈士陵園,魂歸故里。
這讓劉之野內心欣慰不少。
…………
戰后還有一個重要任務,那就是給予表現出色的個人與集體進行表彰。
像葛小虎、鐘興國、黃光榮、劉本明、謝云龍、于國華、譚紅軍……烈士王鵬、劉述良……等等英雄事跡還上了報紙,一時間成為了全國都知曉的大英雄。
這一戰雖然短暫,但是戰爭強度一點位不低,涌現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人和故事。
于國華就是其一。
自衛反擊戰的硝煙還未散盡,于國華便以卓越的戰斗表現,獲得了“戰斗英雄”稱號。
反擊戰開始前,年僅23歲的于國華,剛剛在部隊中嶄露頭角,擔任122團二連的一名班長。
于國華所在的122團,承擔著攻克白眼狼孟縣的重要任務。
孟縣,是白眼狼的重要戰略據點,防御力量強大。
為保證任務的順利完成,于國華和他的戰友們被分配到前線,準備進行穿插作戰。
任務的核心目標是,切斷敵人的退路,確保我軍正面攻擊部隊,能夠順利推進。
2月16日晚上,戰爭的氣息已經逼近。
于國華和他的戰友們悄悄越過邊境,進入敵方控制區。
那天夜晚漆黑無月,只有微弱的星光指引著他們前行,部隊小心翼翼地穿過茂密的樹林,盡量避免發出任何聲響。
他們前往的是748高地,一個敵軍的重要據點。
這個高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敵人在這里布置了重兵防守。
清晨6點30分,總攻打響。
戰場上炮火連天,火光與硝煙彌漫。
于國華帶領的二連奉命從側翼發動進攻,目的是占領748高地的兩個側翼,為正面攻擊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敵人的反擊來得異常兇猛,子彈如雨點般落在于國華和戰友們的周圍。
面對這樣的困境,于國華冷靜指揮,率領戰士們逐步逼近敵人陣地,他自己則沖在最前面,親自端著沖鋒槍,帶領小隊一鼓作氣突進。
在748高地上,于國華接到命令,帶領一個小隊扼守一個無名山頭。
很快,四名敵人向他的陣地沖來,企圖占領這個至關重要的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