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們看到這封信的時候,那兒子可能已經犧牲了,請父親母親不要太過悲傷難過,兒子是為國而犧牲,是光榮的事情,再見了,親愛的爸爸媽媽!”
這是烈士梁山犧牲前在家里就悄悄寫下的遺書,寫完時他早已淚流滿面。
等鐘興國探親假提前歸來。
葛小虎、鐘興國又代表著猛虎突擊大隊的全體戰友去探望了犧牲的戰友梁山等人們的家屬。
等他們到了梁山老家時,葛小虎倆人才被這里的貧窮給徹底震驚了。
他倆找到梁山母親時,老人孤苦伶仃地正在街上乞討,讓人看了心疼不已。
建國這么多年了,竟然還有的地方吃不上飯,連衣服都穿窮的不起。
有的農戶家里孩子多,卻只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誰出門就給誰穿,剩下的就這么光著身子滿院子亂竄。
幾乎沒有任何現代化電器,如果有的話,那也只有手電筒。
梁山的老家也沒有通電,照明用還是傳統的豆油燈。
葛小虎是京城人,他無法想象即使是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梁山也一直在戰友們面前保持著樂觀的態度。
見到梁山的戰友前來,她的母親眼睛差點把眼睛哭瞎了。
他的母親就跟葛小虎倆人哭著講起了梁山的往事。
梁山的父母是老實本分的農民,家庭收入很低,再加上梁山的兄弟姐妹多,所以家庭經常入不敷出,十分貧困。
梁山的母親為了讓孩子們能吃上飯,經常上街去乞討。
當時還小的梁山看到母親的行為心中五味雜陳,以至于后來母親討來的食物梁山非常抗拒,不愿意吃。
其實梁山是鬧小脾氣,看到母親為了子女去乞討而于心不忍,這些費盡周折討來的食物梁山實在是不忍心吃下肚。
而他母親深知這一點,每次都趁梁山不知道時,把食物放在他的枕頭旁邊,等梁山餓的時候可以在床頭吃點食物。
長大后梁山回想起這些點點滴滴時,不禁潸然淚下。
痛恨自己當初為何這么任性,還讓母親擔心,母親對他所做的付出,他一輩子都不能忘。
小時候困難的條件讓梁山養成了堅毅剛強,不畏艱難的優良品格。
長大后,梁山得到了好心人資助到學校上學。
上學期間梁山十分用功,他的老師和同學對他的評價都很高。
在上學期間梁山學習了不少愛國課文,這讓他產生了有朝一日能夠報效祖國的理想。
而想達到這個理想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參軍。
去年梁山成功進入了部隊,在部隊里梁山因為一個特殊習慣深受戰友們的關愛,因為他從小就吃過貧困的苦,所以在部隊里梁山有兩個綽號:“吃不剩”和“下一頓吃”。
原來梁山因為從小就很難吃飽飯,所以到部隊后非常節約糧食。
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能吃上飯的機會,每次吃飯他都吃得一滴不剩,而且有時候還有留飯的舉動,想留點等下頓的時候吃。
為此,鐘興國、李二虎等戰友有時候還開玩笑似地嬉笑過梁山。
但這也讓梁山與戰友們更加融洽親近。
因為這時的部隊里許多人都是貧苦出身,梁山的行為能讓他們感同身受。
正當梁山在部隊里艱苦訓練時,“猛虎突擊隊”突然接到了參戰指令,他準備和戰友們一同開拔到前線參戰。
一次戰斗,梁山他們歷經千辛萬苦攻破敵軍陣地后,看到了讓所有戰士憤然流淚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