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戰前上級任命我為支部書記、隊長兼指導員。
就是把這一百多號人交給了我,我對這支部隊的所有事情都要負全責”
“大家也不要埋怨警衛部隊,行軍時他們背設備,扛給養;
有情況他們打沖鋒、流鮮血;
到了駐地他們要挖工事、放警戒,找水做飯。
到了戰后,他們提干、入學,升遷的機會絕對大大少于我們。
就是轉業復員,在座的同志也要比人家安排的好得多,起碼你還有技術嘛!
為什么老要攀比人家呢?
遇勝就爭功奪利,遇敗則推諉攀掾,這可是兵家大忌。
當初的果黨就是這樣失敗的呀!”
“咱這里如果造成重大損失,我和同志們犧牲了,也就無所謂責任了。
不是沒有造成嗎,沒什么大不了的。
我希望同志們從現在開始,專心工作,不要再提這件事了。
不利于團結的話不說,不利于團結的事不做,好不好?
武南鋒同志犧牲了,我心里很亂,求同志們不要再給我添亂了,行不行?”
“唉!”于隊長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孟抗美他們還能說啥呢?
幾天后在戰場上,夏軍對諒涼山進行了三天的包圍,期待能吸引敵內河守軍進行增援,消滅其有生力量。
此時一些國家做出了錯誤判斷,倭國一位“戰略家”大言不慚地宣稱:“夏軍由于重大傷亡和后勤問題,已無力攻打涼山。”
哈!什么狗屁戰略家!
…………
這一天,電子偵查分隊接到劉之野參謀長的命令。
劉之野要求他們在撤退中隱蔽在大軍后衛部隊附近相機運動,偵察敵反撲部隊的位置和兵力部署。
于是,于隊長召開支部會詳細研究了工作方法和行進路線。
最后,由于隊長總結講話,他著重談了撤退中可能發生的問題:“大前撤退,是所有軍事行動中最困難的。
而且敵軍并未被全消滅,并熟我軍‘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住我擾,敵疲我打。’的十六字方針。
在我軍撤退中必有頻繁的追擊、包抄動作,任何情況都可能發生。
同時,很多戰例表明:部隊撤退時軍心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進攻中的勇士在撤退時很可能變成草包!
因為進攻時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會犧牲,你就不怕犧牲。
而撤退時每走一步,你就離家門近了一步,求生欲望就會特別強烈,為了保命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來!
大家一定要高度注意,做好自己的思想工作,做好下屬的思想工作,是好漢就要有始有終。”
“我們不但要完成最后的任務,還要完整的把隊伍帶回去,傷員和烈士的遺體一個不能丟!
資料沒有用的燒掉,設備掛上手榴彈,撤不出來就炸!
哪個單位亂了營,那他的負責人就別回去了,只要有一個同志回不去,我也就不回去了!”
會后,電子偵查分隊開始可行動。
遠在前指的劉之野對他們的安危非常上心,幾乎每幾個小時就要電臺聯系他們。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