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之間,這一年就來到了臘月。
劉之野是從去年12月初來到了南疆,這整整一年的時間里他都沒有回過一次家。
讓他始料不及的是,第一階段反擊戰雖然結束了,但是長達十幾年兩山輪戰卻早早開始了。
這比劉之野的前世提前了兩年多。
兩山輪戰就是反擊戰的延續,雖然敵軍在之前的自衛反擊戰中遭到了沉重打擊。
但“白眼狼”的高層仍未放棄反夏的錯誤路線。
在夏軍撤軍以后,他們繼續制造爭端。
在這爆發的長期沖突中,圍繞l山地區的爭奪是其中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
在夏軍拿下l山控制權轉入陣地防御階段。
敵軍不甘心失敗,他們一度組織起師團級別的反攻。
并動用了數量不少的重武器。
為了躲避敵軍的炮火,輪戰的夏軍戰士們開始在陣地上構筑起被稱作貓耳洞的防炮工事。
貓耳洞一般也就一米高,洞口十分狹窄,還會堆上樹枝之類的隱蔽物。
貓耳洞的存在能夠有效減少我軍戰士被敵軍炮火波及的可能,還能防備越軍特工的偷襲。
別看貓耳洞功能很多,但其中的條件卻非常艱苦、惡劣。
l山地區本就地處南疆,冬季的山里潮濕陰冷。
貓耳洞內又活動不開,戰士們的生理和心理都受到了極大的壓抑。
再加上戰事遲遲沒能停歇,戰士們在貓耳洞內一待就是好幾個月,作戰極為艱苦。
尤其是位于陣地最前沿的貓耳洞,與敵軍的距離可能也就十幾米。
敵人本就狡詐,一個不留神,可能就會讓這些“王八蛋”滲透進我軍的陣地。
所以戰士們幾乎每日都提心吊膽的注視著自己的防區,一日不得松懈。
叢林戰之所以會成為世界各國軍隊公認的難題,就在于叢林中有太多不利于士兵作戰的因素。
其中叢林的潮濕氣候尤為著稱。
當年m軍在y戰時就發現,相比于y軍的襲擊,m國大兵真正的敵人是叢林本身。
哪怕沒有y軍的存在,熱帶叢林本身就足夠致命。
且不說那些叫不出名字的毒蟲猛獸,光是空氣中豐富的水分就讓m國大兵們疲于應對。
當時的m軍作戰單位有一條鐵律,士兵必須勤換干凈的襪子,以保護雙腳的健康。
這可是m軍用血淚換來的教訓。
在這樣潮濕的叢林環境中,一旦腳部皮膚發生潰爛,很快就會惡化感染。
甚至發展到為了保命不得不截肢的程度,劉之野知道不能掉以輕心。
即使是前指早有準備。
到了l山戰役,夏軍也領教了熱帶叢林的威力。
l山常年都環繞著雨霧,空氣濕度十分夸張,夏軍戰士們的衣物幾乎沒有干過。
如果遇到下雨天,就更遭罪了。
叢林的雨水只有暴雨和特大暴雨之分,下不了多久就能將貓耳洞淹沒。
可如果貿然離開貓耳洞,又極可能遭到敵軍的襲擊。
駐守貓耳洞的戰士們只能硬著頭皮泡在雨水里。
還要將武器和電臺這些裝備舉過頭頂,以免進水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