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站在戰士們的角度,卻不愿這樣回答。
因為這時的國內還有很多人吃不上飯,更別提吃肉了。
他們哪里知道,劉之野滿心全都是對基層戰士的關心,巴不得大家天天吃肉呢!
慰問結束后,戰士們圍在劉之野身邊,舍不得和劉之野分別。
直到劉之野乘坐的汽車遠遠地駛出了連隊大院,才收回了目光。
后來和劉之野共度的這個新年,也成了這些戰士們一輩子最美好的回憶。
劉之野又不不顧勸阻,冒險探望了駐守在“貓耳洞”的將士們。
到了“貓耳洞”看到這里的現實情況,他被震驚了。
“這里簡直不是人待的地方,一個個的大男人,只能光著腚打仗。”
看到這里的情況,劉之野忍不住眼里充滿淚水。
難以想象,堂堂七尺男人,三五個人擠在一個比耗子窩還大不了多少的貓兒洞里。
只能低著頭彎著腰,小心謹慎的走路。
一旦碰到陰天下雨,這里就變成了漂浮的“海洋”。
戰士們只能盡量的抬高自己的頭顱,頂著唯一的通訊設備和武器,不讓敵人發現。
在l山的貓耳洞里,大家都有一個心照不宣的秘密:那就是“曬蛋”。
有人評論,這是不純潔的,沒有一點“正形”。
然而,當戰士們寧愿忍受血與肉的磋磨與潰爛,寧愿一絲不掛,難受了就用煙頭燙自己的時候,誰又敢說,他們是“不純潔”的?
劉之野一行人走進l山,這里奇形密布的山巒之間,形成了密密麻麻的天然洞穴。
而這些天然洞穴的周圍,也有剛剛挖出來的很多坑洞。
不仔細看還以為是被地鼠給拱了一個大包。
然而,正是因為這些大包,夏軍前線戰士一個個的藏身這里,守護了l山一百多個日日夜夜。
這些坑洞也被稱為“貓耳洞”,而守護在貓耳洞里的戰士們被親切的叫做“貓耳洞人”。
在l山陣地前沿,像這樣的貓耳洞大大小小有幾十個不等。
具體多少沒有人數過,而它們就是前沿戰士們的生活圈子。
特別是靠近敵人陣地前沿的那十幾個不等的貓耳洞,更是慎之又慎。
狹小的貓耳洞內,基本上三個士兵住在一起。
說是“住”,其實只是彎著腰,或者趴著潛伏。
戰士們進去之后必須低著頭,根本無法站立。
就連個頭最矮小的士兵也是如此。
即使想要休息也必須彎著胳膊,彎著腿,將身子蜷縮在一起。
如果碰到洞內有5名士兵的時候,不要以為洞內空間會很大。
大多數人都站不起來,又無法躺著,只能并排著像小學生一樣人貼著人坐著。
現在是冬天還好,幾個人相互取暖也算是可以的。
可是,如果是在夏天四十多度的高溫下,潮濕悶熱的環境內;
整個貓耳洞如同一個桑拿房,每個人僅僅是坐著就汗流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