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到來了,真是熱啊!
這年頭,大多數人家里頭沒有空調每個夏天都是很難過的。
雖然有西瓜和桃子這樣的夏日美食。
但人們還是普遍比較窮的,西瓜雖然只幾分錢一斤,但大多人家也是偶爾才可以享用。
而且冰箱還未普及,剛買回來的熱西瓜要在洗衣盆的涼水里泡好久才能享用,比冰鎮的口味差好遠。
夏日更多的是暑熱和蚊子的糾纏。
說實話,這年頭燕京的胡同也沒有后世的那么規整。
這時的胡同其實就是夾在密集的平房區里的一條縫隙,一排排一片片的平房縱橫交錯的擠在一起。
兩頭通透,中間筆直寬闊的胡同在燕京東城是很少見的,大多胡同都是七扭八拐,根本沒有通風的概念。
而且這時的平房幾乎都沒有后窗,因為房后就是別人家的院子,開個后窗必然會產生窺探人家隱私的嫌疑。
可想而知,沒有通風,或通風很差的胡同平房雜院,在炎炎夏日下是多么難挨。
每天七八點鐘,太陽落山后,吃罷晚飯的街坊鄰居們,都會搬個板凳,走出胡同,坐到大街邊上的行道樹下乘風涼。
人人手搖一把蒲扇,扇著風,拍著蚊子,抓著落在脖子上的吊死鬼,天南海北的拉著家常,聊著時政。
這才是燕京城夏日夜晚的社交常態。
孩子們在馬路上玩耍,在胡同里瘋跑。
這幸虧是80年代初,這會兒的燕京大街上機動車還不算多,到了晚上就幾乎沒有了。
所以馬路成了社區的廣場。
孩子們鬧到九點都會被大人叫回家里睡覺,因為第二天還要早起上學。
講究點的,睡前躲進小廚房,脫光了,站在大洗衣盆里,囫圇個沖個涼。
不講究的,就著水龍頭擰個濕毛巾擦擦完事。
覺少的老人們往往坐到10點多,甚至到半夜,天稍稍涼下來,才肯回家睡覺。
一間平房里往往睡著幾個人,整夜都是不關門窗的,就靠一層紗簾擋蚊子。
那時人口流動小,幾乎沒什么盜賊。要是真有小偷光臨,也實在是沒什么可偷的。
老人們睡的輕,睡到一半經常又被熱醒,坐在院子里繼續搖著蒲扇落汗。
后院那位聾老太太的身體狀況已是每況愈下,時而清醒,時而迷糊,大部分時間只能無奈地躺在炕上,度過她余生的日子。
炎炎夏日,酷熱難耐。
一大媽生怕老太太熱得難受,便不時地走進后院,細心地為老太太擦拭身體,希望能為她帶去一絲涼爽與舒適。
易忠海瞧見一大媽揉著腰,滿臉疲憊地從后院走出,關切地問道:“老太太已經睡下了嗎?”
一大媽輕輕點了點頭,神色有些黯然:“是啊,剛睡下。睡覺時嘴里還念叨著柱子,怕是有些神志不清了。”說完,她不禁嘆了口氣,眼中滿是無奈與惋惜。
一旁的劉海中聞言,眉頭緊鎖,沉吟片刻后說道:“我看老太太這情況,怕是撐不了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