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飯桌上,大家分享著工作中的趣事,傾訴著生活中的煩惱,彼此之間的感情也在這吃喝中愈發深厚。
在劉家莊的各大廠里逢年過節都會組織游園會,這也是職工們和家屬們業余最開心的集體活動。
各種棋類比賽,釣魚,猜謎,套圈等,都是這時候的熱門項目。
還有各種晚會文藝活動,都是廠里年輕人們自發組織的。
流行音樂開始進入生活,擁有一把吉他,是很時尚的事,也是無數小伙子心中的夢想,廠里的男青年自然也不例外。
在組織之外,自由支配的時間,很多人是干“私活”的,除了愛學習的看看書,不愛學習的就睡覺。
勤快的女士會坐在蔭涼里打毛衣,有些顧家的男工人會搜羅各種包裝板兒,做個家具什么的……這不是揩油,是廢物利用!
當然也有意趣高雅的,練練書法、寫寫詩歌,愛運動的打打籃球、打打太極拳……甚至組隊去外面比賽。
至少那種氛圍是積極向上的,以小當所在的自行車廠為例:還出過一個燕京市書協會員資格的書法家。
實際上這年頭好多人都練字,而且水平都很棒。
當然了精神文明建設必不可少,工廠文藝宣傳隊的出現,是時代賦予的特殊產物。
特別在這年頭,無論是農村還是工廠都非常重視文藝宣傳。
每逢節假日和廠里的重大活動日,都會推出新節目。
宣傳隊的成員每個人都有特長,或唱或跳,或吹、拉、彈,甚至編導節目。
小當,就是劉家莊自行車廠文藝宣傳隊的一員,甜美的長相加上不俗的嗓音,讓她在廠里名聲大噪。
在劉家莊舉行的各種慶典活動,也有著她們的身影。
…………
這一年馬上又要過去了。
正式踏入了八十年代,人們的物質尚不充裕,街上的依舊汽車很少見,衣服是“的確良”,肉類還不能放開吃。
住的是自建民房,或單位分配的老式樓房,空間不大……
但是卻承載著幾代人的歡聲笑語。
鄰里間關系密切,時常串門聊天,分享著彼此的生活點滴。
這時的冰棍,是小朋友們的最愛。
白冰棍3分錢一根,豆沙冰糕4分一根,牛奶冰糕5分一根,最貴的是奶油雪糕,需要兩毛!
這在當前,可是一筆“巨款”。
因為除了劉家莊,大多數工人一個月工資也就在30-50元之間。
雖然看起來不多,但這時的物價也不高。
大米1毛4一斤,牛肉8毛一斤……因此養幾口人沒問題。
這會兒去供銷社買東西,不叫“買”,叫“打”,比如打酒、打香油、打芝麻醬、打煤油……
但凡是液體的,自帶瓶子碗的,都叫打,還有買塊布,叫扯塊布。
供銷社里醬油醋糖酒混合的味道,非常好聞,既溫暖又煙火氣十足!
這時候的散裝醬油很香!做飯時烹鍋放里一羹匙,滿屋子香味。
由于沒有防腐劑,打回來的醬油和醋,都要處理一下。
不然很快就會長毛,醬油瓶里加一點熟清油防腐,醋里放大蒜防腐。
(本章完)</p>